傳承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弘揚儒家思想精神。12月22日上午,大孟砦孟氏祠堂落成祭祖儀式在鄭州舉行。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孟姓委員會會長孟祥勇、執行會長兼監事長孟國勇、書記孟斐、秘書長孟山杰、副會長兼辦公室孟浩等領導,以及來自鄭州、五龍口、南陽村、二郎廟、廟李、新密、登封、中牟、滎陽、新鄭、港區、鞏義等孟姓代表近300人參加祭祖大典。
上午10時許,大孟砦孟氏祠堂落成祭祖儀式正式開始。由孟文喜、孟甲寅、孟征分別為孟子、孟母、始遷祖孟炎像揭幕。并凈手上香,恭拜亞圣孟子。
孟姓委員會會長孟祥勇、執行會長兼監事長孟國勇、書記孟斐、秘書長孟山杰、副會長兼辦公室孟浩等代表分別向亞圣孟子像三鞠躬,并凈手上香,虔誠祭拜。
隨后,來自各地的孟姓代表依次列隊祭祖,慎終追遠,緬懷先祖。
祭祖儀式上,首先由大孟砦村書記孟文喜致辭。他講到,孟氏宗祠是孟氏光前裕后,賡繼不絕的根脈。十年前的今天,我們大孟砦村村民積極響應政府城中村改造的號召,全體村民在老祠堂祭拜后,開始全村整體拆遷,延續六百年的大孟砦村孟氏祠堂,成了大孟砦村眾鄉親腦海中的記憶。在這段特殊時期,全體村民遵循始祖孟子“以家為家,以鄉為家,以國為家,以天下為天下”的教誨,始終以始祖始遷祖孟炎以及孟姓先輩為楷模,負重前行,舍己報國。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積極籌措資金,于2023年首批安置房交付使用,大孟砦村村民結束十年的過渡,回歸故園,孟氏祠堂得以重建。祠堂不僅是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的場所,也是宣傳、弘揚中華文化,繼承儒家思想的平臺,更是留給孟氏家族的寶貴精神財富,體現了孟氏子孫尊宗敬祖,昌隆興旺的家族面貌,更標志著孟氏血脈的再凝聚,是我們所有孟氏的驕傲與自豪。
孟文喜講到,大孟砦村是明朝洪武年間由始遷祖明威將軍孟炎在此建村至今600余年,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孟氏后人有濃厚的愛國愛家的思想情懷,有家庭和睦,尊老愛幼,敬老尊賢,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有崇文尚武,自強不息,創新進取的拼搏精神。在未來的日子里,大孟砦村將繼續發揚光榮傳統,以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團結在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周圍,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謙讓和睦,讓和諧清正的良好風氣在大孟砦村發揚光大,以告慰列祖列宗。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孟姓委員會顧問孟少輝講話。他講到,今年冬至意義非凡,不僅是孟子祭日,也是孟砦村孟氏祠堂重建落成的重要日子。祠堂是家族文化的支點所在,所具備的尊敬先人、崇揚賢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與建設和諧社會一脈相承,不謀而合。希望孟砦村孟氏祠堂在新的歷史時期,也賦予祠堂新的功能,讓祠堂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為未來的繁榮和發展做出貢獻。
河南姓氏文化研究會孟姓委員會執行會長兼監事長、鄭州市孟子儒學文化研究會會長孟國勇講話。他講到,飲水思源,尋根訪祖,發揚祖業,是我們孟氏后裔之傳統美德。目的就是為了正本清源,尊祖敬宗,使長幼有序,傳承優秀文化,弘揚孟姓精神。傳承、弘揚先祖文化,為姓氏文化研究提供一個研討、交流的正能量平臺。一個家族的生命史,是一個家族的傳家寶,是子子孫孫的根系所在,是維系家族和睦的紐帶。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加強交流,精誠協作,共同續寫孟氏的錦繡篇章。
最后,由亞圣孟子76代孫孟征誦讀祭文。
整個祭祖儀式莊嚴肅穆,隆重有序。參加祭祖儀式的孟氏族人手持高香,虔誠祭拜,誠繼先祖功德,感恩先祖庇佑。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伴隨虔誠的氛圍,大孟砦孟氏祠堂落成祭祖儀式圓滿告成。
據《孟氏宗譜》記載,公元前289年孟子壽終,享年84歲,孟子逝世的這一天正是冬至日。孟氏族人因悲痛而廢除了慶賀冬至的儀式,素齋,并隆重祭祀孟子,這一習俗延續至今,形成獨具特色的“冬至廢禮”習俗。今年是孟子去世第2312年。
新祠堂大殿設亞圣孟子坐像一尊,手握書卷,傳承儒家文化,開萬世太平;東廂房設孟母像一尊,母教一人,啟示后人;西廂房設始遷祖孟炎將軍像一尊,慎終追遠,福澤子孫。
延續六百年的孟砦村孟氏祠堂歷經幾番周折,今日和孟氏族人盛裝重逢。這不僅代表著孟砦村族人,更為全市全省族人了解宗祠文化提供了場所,發揮著維系家族情感的紐帶作用,成為增強家族凝聚力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