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安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安陽

紅色記憶林州行:追尋紅旗渠精神

2014/12/16 11:18:19 點擊數: 【字體:

    10月21日,“搜索紅色記憶”活動采訪團來到了河南林州市,采訪團走進紅旗渠紀念館重溫了50多年前林州人民戰天斗地、鑿渠引水的壯舉;參觀了人工天河紅旗渠;學習和感受了紅旗渠精神。

    一、紅旗渠紀念館:傳承紅旗渠精神的窗口 
 

紅色記憶林州行:追尋紅旗渠精神

 

    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二十世紀60年代,幾乎是個十年九旱、吃水貴如油貧困縣,1959年,林州人民十萬大軍戰太行, 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總投工3740.2萬個,總干渠長達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總長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個山頭,打通了211個隧道,挖土石方1818萬立方米,修建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涌現出了縣委書記楊貴、除險隊長任羊成、吳祖太、李茂德、李改云等一大批模范集體和模范人物,孕育了永遠的紅旗渠精神。隨著“引漳入林”工程的勝利完工不僅解決了林縣人畜飲水的生存困境,而且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巔。
 
  近幾年來紅旗渠紀念館陸續被中央譽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
 
    2013年8月12日,紅旗渠干部學院作為全國地方黨性教育特色基地投入使用,為開展黨性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提供了一個實踐基地。
 

紅色記憶林州行:追尋紅旗渠精神
激流中的人墻長城截水圖

    紅旗渠源頭位于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候壁斷,必須在這里建起一座攔河壩,攔腰斬斷漳河,把水位抬高到需要的高度,使河水進入渠道。當任村公社的500多名修渠民工來到這里的時候,他們沒有截流的任何機械設備,沒有鋼筋水泥,有的只是太行山早春的春寒料峭,有的只是太行山上的石頭。他們在山上把一塊一塊石頭開采出來,再一塊一塊地抬下山,趟著冰河壘砌大壩。當清一色大石壩筑在河道兩側,只剩下十幾米寬的龍口的時候,由于河道變窄,水流湍急。在封閉龍口時,沙袋、巨石投下去,轉瞬即逝。河底是堅硬的石板,根本打不下樁。關鍵時刻,民工們跳進河里,排成三道人墻,用血肉之軀抵擋著冰冷兇猛的河水,龍口終于合住了。1960年5月1日,漳河水按照人們的意志流進了紅旗渠的引水涵洞。
 

紅色記憶林州行:追尋紅旗渠精神
女子突擊隊鳳凰雙展翅圖

    在修渠工地上,民工們提出了“男的要學孫占元,女的要學劉胡蘭”的口號,并組成了一支支孫占元突擊隊、劉胡蘭突擊隊、董存瑞突擊隊、李改云突擊隊等男女突擊隊。圖片上的是采桑公社12姐妹組成的女子突擊隊。一手握一根鋼釬,同時供四個人掄錘打釬,這種打釬法被人們稱之為“鳳凰雙展翅”。
 

紅色記憶林州行:追尋紅旗渠精神
共產黨員任羊成飛釬戰峭壁

    當年修建紅旗渠時擔任除險隊長的任羊成老人。導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除險工作異常危險。炸藥爆炸后,隊員們要用鉤撬除去險石,以保證后面挖渠人的安全。一次,為了加快工程進度,任羊成率先上去除險。不料,一塊大石頭突然滑落,正巧砸在他的嘴上。任羊成的三顆門牙立刻被打掉。當時,吊在空中的他口含碎牙,忍著劇痛硬是沒離開現場。直到除險完成,他才回到山頂。領導看見他滿嘴鮮血,命令他馬上去醫院治療。可第二天,他的身影又出現在了工地上。瘦小的他被繩子懸吊著,晃動在山崖間……”
 

紅色記憶林州行:追尋紅旗渠精神
建渠投資情況簡圖

    紅旗渠工程上馬之際,正值國家特殊時期,林州人民不向上伸手,不等不靠,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沒有工具自己制,沒有石灰自己燒,沒有抬筐自己編,沒有炸藥自己造,糧食不夠吃就采野菜、下漳河撈水草充饑,攝取最低度的熱量,釋放出改天換地能量。在總投資的6865.64萬元,自籌資金5839萬元,占總數的85.06%。正如《國際歌》上唱的那樣:“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二、人工天河——紅旗渠 
 
    人工天河紅旗渠是十萬林州人民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完成的驚天動地的偉大工程。相當于從哈爾濱到廣州修筑一道高3米、寬2米的"萬里長城"。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周恩來總理曾說:"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外國朋友來到中國,應該去參觀一下紅旗渠。"

    青年洞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 1960年11月份,300名青年承擔開鑿此洞的艱巨。在開鑿過程中,青年們創造了“三角炮”、“連環炮”“抬炮”“立炮”等炮破技術。為了加快進度,民工們把原設計中的洞寬8米改為6.2米,由八千分之一的落差改為六千分之一,也就是說在減少寬度的同時加大坡度,讓渠水快速流過縮窄了的隧洞。這種改變,工程量減少了三分之一,還不會引起水流對洞壁的沖刷造成的危害。1961年7月15日,經過了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工程竣工。為了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績將此洞命名“青年洞”。
 
    山就是碑,碑就是山。在紅旗渠締造者的身后,矗立起一座卓然不群屹立于天地之間的不朽豐碑。

    三、永遠的紅旗渠精神 
 

    林州人民十年的艱辛與智慧、十年的心血與砥礪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歷屆中央領導都發出號召,紅旗渠精神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不斷發揚光大。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革命和建設的傳家寶,要發揚光大 
 

    紅旗渠建設中,群眾按受益面積出工,自備工具,自帶口糧。石灰自己燒,水泥自己造,節約每一分錢。整個紅旗渠建設總投資6865萬多元,其中國家資助1025萬多元,僅占總投資的14.94%。
 
    更為值得稱道的是,在紅旗渠建設的10年中,沒有一次請客送禮,沒有一處揮霍浪費,沒有一例貪污受賄,沒有一個人挪用建渠物資,這不就是我們黨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嗎?這不就是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方針的傳承嗎?
 
    不畏艱難辦大事,展示了人民群眾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紅旗渠開工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國際敵對勢力千方百計封鎖、制裁我國。林縣人民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毅然上馬紅旗渠項目,"流自己的汗,干自己的事",充分體現了不怕困難,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氣概。當時,新中國成立只有10年,尚屬"一窮二白",科學技術落后,沒有任何現代化施工手段,這樣一條人工天河基本上是靠人一錘一釬干出來的。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關鍵 
 
    紅旗渠的建設,從計劃的提出到勘察、設計、施工,時任縣委書記楊貴同志是最直接的領導者、組織者,被譽為是建設紅旗渠的旗手。楊貴同志是在黨的領導和教育下逐步成長起來的干部。正是因為他長期堅持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樹立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才使他能夠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林縣人民干出了紅旗渠這一驚天動地的偉大工程。
 
    相信和依靠群眾,是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
 

    紅旗渠的建設,是一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沒有群眾的愿望和創造,不會產生修建紅旗渠的設想;沒有干部和廣大群眾的苦干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紅旗渠。在紅旗渠的建設中,每一寸渠道、每一個涵洞、每一個渡槽、每一座橋梁……,都飽含著人民群眾的心血和汗水。修建紅旗渠中驚心動魄的場面、可歌可泣的故事數不勝數。它說明,領導干部要永遠和人民群眾在一起,這是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成功的法寶和力量源泉。作者:王德貴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央廣網河南分網(2014-10-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