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名胥余,因封國于箕(今山西太谷縣東北),爵為子,故稱箕子。箕子與紂同姓,是殷商貴族,性耿直,有才能,在紂朝內(nèi)任太師輔朝政。 箕子是殷末周初著名的巫學家及其“占卜”宗師,其專職是占卜陰陽、觀測天象、授時制歷,并以此指導國家的農(nóng)事、漁牧或者出征討伐活動。
武王滅紂后,親訪問箕子治國之道,箕子以《洪范》陳之,拒降,出走朝鮮。武王把朝鮮封于箕子,但箕子忠于商殷,拒不稱臣。后箕子返國過朝歌目睹昔日王宮殘垣斷壁一片荒涼,遍地麥黍,悲痛萬分,乃作《麥秀歌》。殷民聞之,痛哭流涕。在朝歌南關(guān)建箕子廟,文學家柳宗元為其寫了碑文,今存。明正德年間,在南門內(nèi)路西建有“三仁祠”,以祀其位,遺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