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景姓——奉景差為得姓始祖

2016/5/24 16:21:34 點擊數(shù): 【字體:

     

景姓——奉景差為得姓始祖

    據(jù)《元和姓纂》記載,景姓源自羋姓,得姓始祖為景差。他是楚國的貴族,入仕后官至大夫,在我國歷史上也是可一席之地的人物。他的辭賦,與屈原、宋玉同享盛名。其的后代子孫為了加以紀念,便以他的名字為姓,成為最早的一批景姓人。

   1000多年前,景姓主要繁衍于華陽、好田寺兩地。古代的華陽在今山西省沔陽縣東方之地好田寺,在今山西省乾縣東邊的好田寺村,望族居晉陽郡(今山西省太原市)。

   景姓得姓之后的漫長歷史時期,人才濟濟,名人輩出。清代以后,景姓扎根于西南邊陲和西北邊陲,為這些偏遠地方的社會與經(jīng)濟繁榮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景姓主源兩支,一支是顓頊帝的羋姓后裔,另一支是炎帝的姜姓后裔,兩支均具有源遠流長的姓氏歷史。

    景姓起源:

    1、源自羋姓,楚大夫景差后裔,以封邑名為氏。戰(zhàn)國時期,楚國王室六大公族姓——屈、景、昭、懷、田、吳之一,皆為楚國王室分封給子孫的食邑之地,后代以邑為姓。據(jù)《元和姓纂》記載,景姓是由楚大夫景差而來的姓氏。相傳,景差是楚國貴族,入仕后官至大大,子孫為了加以紀念,便以他的名字為姓,成為最早的一批景姓人。

    2、源自姜姓,以謚號為氏。戰(zhàn)國周敬王時,齊國國君杵臼去世,謚號為景,世稱齊景公。他的支庶子孫便以他的謚號為姓,也姓景。

    3、源自他姓、改姓或冒姓而來。據(jù)《明史》記載,明朝時的御史大夫景清,原本姓耿,后來改姓景。

    4、源自少數(shù)民族中的景姓。滿族、阿昌族、朝鮮族、傣族等皆有此姓。

    景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的前一百位。漢室鼎盛時期,景氏宗人從楚地外遷,流居關中,落戶陜地(河南省陜縣)。到晉朝,族氏分支,足跡遍于陜西、福建、江蘇、湖北等地。隋唐戰(zhàn)亂之際,云陽景氏的始遷之祖為景繼彰,進士及第,官授常州武進令。其五世祖審公世居慶州(陜西省)、真寧(甘肅省慶陽)一帶。景繼彰赴任江南,偕諫、諄二子同往衙署(武進)。

    繼彰病亡后,其景諫、景諄二子由于路途遙遠,無法原道返歸故里,于唐景龍三年(709年)遷居于丹陽的折柳鎮(zhèn)唐興里。后人因村中有丹井五口,叩擊之,則分別發(fā)出“宮、商、角、徵、羽”旋律,其聲鏗鏘入耳,清脆可辨,遂易村名為嘉(佳)井。由此,景諫、景諄兄弟倆被尊奉為丹陽景姓始祖。

    景氏入遷丹陽以來,歷時1000余年,按宗支細分為貴一至貴七。其貴七又分派12支,并有墻、玄、有望等宗史,以大宗統(tǒng)領小支,小支依附大宗,出現(xiàn)了人丁興旺,枝繁葉茂的局面。景氏居住在行宮的景家渡,橫塘的大景甲、蔣墅、景巷、折柳、竇莊景家村、云陽的景甲村,也有分布在司徒村、徐巷、萬畝塘、界溝、新廟頭、段莊、大上、張家村、南寺前、長安橋、白塔里、盛墅橋、三里鋪、冷家村、東莊鋪、卜弋橋、戴莊、柘塘、管莊、留莊、郵塘、梅莊、望仙橋、丁義河、南渚、符城等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wǎng)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