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姓得姓始祖,伯益,一作伯翳、大費。顓頊玄孫,父親為皋陶,系夏朝東夷族的首領(lǐng),擅于畜牧、狩獵。舜時被任命為虞(掌管山澤之官),后又助禹治理大水,立下奇功,因功賜姓贏。后被推選為禹的繼位人。禹死后,在奪權(quán)斗爭中,被啟殺害。西周時,其后裔孫非子善于養(yǎng)馬,被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肅省清水東北)。因非子最先居住的地方叫秦谷,所以他的子孫中,有一支就以地為氏,稱谷姓。并尊伯益為其得姓始祖。
現(xiàn)今,谷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江蘇、山東、河北、河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谷姓約占全國漢族谷姓人口的66%。
堂號的來歷膾炙人口。如“經(jīng)庫堂”出自唐代谷耶律,因其精通經(jīng)書,被褚遂良稱為“九經(jīng)庫”,世人亦稱其為“明經(jīng)庫”,后人遂以經(jīng)庫為堂號。谷姓得姓較早,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谷姓與米、麥姓均為糧食名,但其起源與糧食無關(guān),而與地名相關(guān)。
谷姓起源:
1、以國為姓,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公子尾孫被封于夾谷,他的后代于是以國為氏,稱為谷姓。
2、源自贏姓,伯益之后,與趙、秦同屬一個源流。據(jù)《通志·氏族略》和《谷郎碑》記載,他們都是黃帝的后裔伯益,傳至舜的時候,被賜姓為贏。贏氏的后代有名非子者(號秦贏,為秦國之始封之祖),被周王封于秦谷(今甘肅省天水西南,一說在今陜西省涇陽西北),后來成為秦國和谷國(在今的湖北省各城),秦為公爵,谷是伯爵,春秋時,谷國的后代開始以谷為姓。
3、源自姬姓、他姓改姓而來。據(jù)《鼠璞》所載,古代有郤姓,后去掉邑旁改為谷姓。
4、源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來:
①據(jù)《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的時候,代北復(fù)姓有谷會氏,為鮮卑族,入住中原后改為單姓谷。
②據(jù)《唐書》記載,唐代有“九經(jīng)書庫”之稱的谷那律,復(fù)姓谷那,本來是東夷人,后來他的后代都改姓單姓谷。
③今彝、土家、回、錫伯、滿、蒙古,朝鮮等民族均有谷姓。
谷姓發(fā)祥于今陜甘一帶,其得姓以后,基本繁衍在關(guān)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