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孟氏族人世代相傳,孟氏綠豆渣餅制作技藝產生于公元1879年,創始人孟兆西。孟于1835年出生于河南省長垣縣,因逃黃河災難,于公元1877年(清光緒三年)到蘭考縣紅廟集落戶。為了養家糊口,自創了綠豆渣餅制作技術,并開辦作坊。之后的近130年來,孟氏綠豆渣餅制作技術世代家傳。1958年至1978年,孟家綠豆渣餅被停止個體經營,其生產銷售由生產隊統一管理,成為集體經濟。1978年分田到戶后,傳承人孟祥義重新開始個體生產。
孟氏渣餅經八道工序精制而成。該產品色澤發亮,呈淡黃色,油炸后可以烹飪各種菜肴:拔絲、糖醋熘或做湯都別具風味,入口沙而不硬,焦而不粘,脆而可口,是宴請饋贈親友之佳品。
2009年12月,紅廟孟氏綠豆渣餅被開封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982年,第六代傳承人孟令臣接手經營至今。孟令臣根據市場發展需要,嚴把質量關,他制作的渣餅已經成為讓廣大消費者認可的品牌,產品始終暢銷市場,享譽省內外。正因為如此,近年來,當地出現了很多渣餅作坊,這些作坊生產的綠豆渣餅自稱為“紅廟綠豆渣餅,”與孟氏綠豆渣餅一起在市場上銷售,使廣大消費者產生了一種誤解,認為紅廟綠豆渣餅都是出自一個作坊的產品。因此,在市場上,孟氏綠豆渣餅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同類產品的沖擊,品牌效應受到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