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這個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首的中原古鎮,如今只是個普通的鄉鎮。它沒有現代化城市的繁華。雨后的古鎮行人不多,十分靜謐。對此景象,我感慨頗多。想起朱仙鎮歷史上發生過兩次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這塊土地上也曾血流成河、尸橫遍野。這兩場大戰及大戰前后發生的事件,都曾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在戰爭史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紀錄。
岳飛大戰朱仙鎮
朱仙鎮有一座岳飛廟,該廟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四大岳廟之一,其他三座岳廟分別在湖北鄂州、浙江杭州和河南湯陰。鄂州是岳家軍長期駐守之地,宋孝宗在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即位僅20天,就宣布為岳飛平反昭雪,“昭復飛官,建廟于鄂,號忠烈”,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岳飛廟。宋寧宗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追封岳飛為鄂王。杭州是南宋都城,也是岳飛殉難之地,岳飛平反昭雪后不久,這里也建了一座岳廟。湯陰是岳飛故里,在這里建岳廟是理所當然。而朱仙鎮建岳廟則是為了紀念岳飛朱仙鎮大捷,這是岳飛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功業最大的一場大戰。
宋高宗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將兀朮率兵南下進犯,前方告急,宋高宗命岳飛率軍馳援。此時的岳飛,因戰功卓著,已升任太尉和宣撫使,駐軍鄂州。宋高宗授岳飛為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加太保銜,并告訴岳飛:“卿在前方專心打仗,我不會干涉軍務。”岳家軍北征,很快到達河南郾城。岳飛率輕騎駐郾城,命令各將領分兵出擊金兵,諸將相繼告捷。
兀朮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名完顏宗弼,足智多謀,驍勇善戰,這次他率軍南下,本想一舉滅掉南宋,誰知遇到岳家軍,金軍連吃敗仗。兀朮與諸將商議,以大軍進逼郾城,直接與岳飛決戰。南宋朝廷聽到消息,非常害怕,要岳飛不要輕易出戰。岳飛卻看出了金軍色厲內荏的本質,說:“金人技窮矣!”他命令士兵出戰罵陣,兀朮被激怒了,指揮金兵大軍向岳家軍沖來。
岳飛命其子岳云率騎兵沖入敵陣,并說:“如不打勝仗,先將你斬首!”岳云是岳飛的養子,跟隨岳飛南征北戰多年,戰斗中他手握兩支八十斤重的大鐵椎,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屢立戰功。岳云領兵沖入敵陣,一場大戰過后,金兵尸橫遍野。
兀朮手下有一支精銳部隊,名叫“拐子馬”。這些騎兵的戰馬都披上重重的鎧甲,每三匹馬用繩索相連,作戰時橫沖直撞、勢不可擋,宋軍多次吃到“拐子馬”的虧。但岳飛對此早有研究,胸中自有對付“拐子馬”的良策。他命士兵徒步沖入敵陣,不要抬頭,只用刀砍馬足,砍倒一匹馬,與之相聯的兩匹馬也動不了,笨重的鎧甲和繩索反而成了累贅,這些“拐子馬”很快失去戰斗力,全軍覆沒。
兀朮見“拐子馬”覆滅,忍不住痛哭一場,他說:“自我起兵多年,全憑‘拐子馬’沖鋒陷陣,戰無不勝,這下全完了。”他又親率金兵前來復仇,岳飛奮勇當先,帶領四十騎沖入敵陣,再次大敗金兵,兀朮只得敗退而走。
郾城大捷以后,岳飛判斷兀朮不甘心失敗,必定回兵向北攻打已占領潁昌的岳飛部將王貴,急命岳云率軍火速支援王貴,奔赴潁昌。岳云到了潁昌不久,兀朮果然到了那里,王貴與岳云合力迎戰。岳云率八百騎兵沖在最前面,兩翼的步兵從左右兩邊掩殺過去,一場血戰過后,岳家軍又獲大勝,并殺死了兀朮的女婿夏金吾和副將粘罕索勃董,兀朮又大敗逃走。
岳飛領兵乘勝追擊。兀朮逃至離汴京45里的朱仙鎮,到陣阻擋岳家軍,構成了防守汴京的最后一道防線。岳飛領兵趕到朱仙鎮,不給金兵以喘息的機會,派將領率北嵬軍(即岳飛的親兵部隊)向金兵沖,岳家軍個個奮勇爭先,大敗金兵,兀朮狼狽逃往汴京。
郾城、潁昌、朱仙鎮三戰三捷,岳家軍擊潰了兀朮所率的金軍主力,岳家軍威名遠揚、聲威大震。岳飛一邊向朝廷告捷,一邊命令部隊在朱仙鎮修整,準備發動更大的攻勢。淪入金人之手十幾年的宋朝皇帝陵寢,也被岳家軍收復,岳飛發出命令,保護和修葺先皇陵墓。
在此之前,岳飛遣部將梁興北渡黃河,招集河北各路豪杰,組成抗金義兵,許多投降金兵的宋軍與義軍聯系,約定待岳家軍打到河北時、一起舉事響應,河北的老百姓紛紛準備糧草迎接岳家軍。此時,岳家軍各路人馬和另一位大將劉錡所率部隊捷報頻傳,抗金戰爭形勢大好。假如岳家軍乘勝追擊,有可能完成打敗金軍,恢復宋朝疆土的大業,從而改寫中國的歷史。在此大好形勢下,岳飛對部下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黃龍府即今遼寧省北部和吉林省大部地區,是金人的祖居之地。岳飛為什么要對部下說這句話呢,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岳飛少年時就喜歡飲酒,并且有驚人的酒量。一次宋高宗對岳飛說,喝酒容易誤事,勸他戒酒,并說什么時候打到黃河以北,再開懷暢飲。岳飛從此戒酒,滴酒不沾。此時眼看勝利在望,岳飛就發出了:“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的豪言壯語。不過岳飛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不是原來和皇帝約定的打到黃河以北,而是要打到金人的老家才開懷暢飲。
這時朝廷內部的投降派秦檜正計劃與金人講和,準備劃撥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給金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極力破壞岳飛渡河進軍的計劃。宋高宗一方面是聽了秦檜的讒言,更由于他自己心里根本不想迎徽欽二帝回朝,所以也不讓岳飛繼續進軍,于是宋高宗下命令讓岳飛班師回朝。對于皇帝這樣的命令,岳飛很不理解,他不想斷送已經到手的勝利,就向朝廷回奏了繼續進軍的理由:“金人銳氣沮喪,盡棄錙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堅決要求繼續進軍。秦檜讓宋高宗嚴令岳飛撤軍,一天發十二道金字牌,岳飛無奈,東向再拜長嘆道:“十年之力,廢于一旦!”遂下令班師。
朱仙鎮一帶的百姓見岳家軍要撤走,眾人攔馬痛哭,他們說岳家軍一走,金兵一定會來報復老百姓,他們就沒有活路了。岳飛聽了老百姓的話,哭著讓他們看了皇帝的詔令,說:“我不能違抗皇帝的命令啊!”一時軍民同哭,“哭聲震野”,山河悲泣。岳飛特命軍隊再留駐5天,讓百姓們收拾東西,出去逃命。岳家軍撤退時,很多朱仙鎮一帶的百姓攜家帶口,跟著軍隊一起向南走,后來這些百姓都被安置到湖北漢水上游一帶居住。
開封城內也發生了一起攔馬事件。兀朮的金軍受到重創,無心與岳家軍作戰,已準備放棄東京汴梁,撤回河北。一位部下攔住兀朮的馬頭說:“太子不要走,岳飛快要退兵了。”兀朮驚奇地說:“岳飛以五百騎打敗我十萬大軍,這里的百姓都盼他早來,我怎能守得住汴京呢?”這人說:“自古沒有權臣在朝中,而大將能在外立功的事,秦檜不會讓岳飛立此大功,岳飛也免不了被命令退兵。”兀朮這才沒有撤走,果然過不了多久,岳飛就退兵了。岳飛退兵后,宋軍收復的州縣,包括宋朝皇帝陵寢,很快又被金兵占領。
岳飛班師回朝后,不久被解除了兵權,由于秦檜、張俊等人的陷害,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捕入獄,到了1141年年底,一代名將岳飛被殺害于獄中,時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