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區東南7公里、馬家河南、310國道北側有個村莊叫大蘇村,屬汪屯鄉。村西北兩公里處,也有一個村莊叫小蘇村,位于護城堤北,屬于南郊鄉。就是這樣以大小分別的兩個蘇村,有一個共同的故事,那就是早在五代時期有蘇姓家族來開封定居,兄弟二人老大住在馬家河之南,叫做大蘇村,老二住在河之北,就叫小蘇村,距今已有1100余年的歷史了。
兄弟二人,分居兩個村莊,當然又會各有各的故事:
北宋立國以后,大蘇村村北建有一大廟院,即東太乙宮。對此,《東京夢華錄注》卷之二和《汴京遺跡志》卷之八都有記載:“宋太宗時建東太乙宮於蘇邨,遂列十殿而五福……二太一,處前殿。”《東京夢華錄注》還特別指出:“今京城東門有蘇村,可應姑蘇之兆,乃改筑于蘇村。京師(指開封)建太乙宮自此始。”
今日大蘇村,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50米,矩形,主街十字形,有150余戶、700多口人,農業生產以小麥、大豆、花生、西瓜為主,兼營工副業。
蘇老二住的小蘇村,也有個廟,但比起大蘇村的東太乙宮來,時間要晚得多,是清代建的佛爺廟,現在廟也沒了,卻還有一塊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初二立的石碑,存在村里。除此之外,小蘇村值得炫耀的事是傳說大宋時蘇東坡曾在這里住過。這雖然只是傳說,沒有足夠的證據,但也不是沒有可能。試想:因為當時大、小蘇村的蘇姓是個望族,同姓同宗,搭上關系,且路程不遠,東坡居士前來造訪居住,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
今日小蘇村,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矩形,聚落沿三條東西向主街延伸,居民270余戶、1500余人,村民以生產蔬菜為主,兼產水稻、小麥及其他作物。
兩個蘇村對比,不論從村莊大小、人口多少等方面看,小蘇村都占先,所以且勿以村名論大小多少。本文開頭就交代清楚了,大、小蘇村之得名,是由弟兄排行定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