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禹王臺區(qū)民享街和民有街之間有一條東西向的街道,叫老井沿街。該街長350米,寬3米至4米。當腳步所及的時候,我并沒有把它當成街道,而是把它當成英文字母A中間的一橫。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因為民享街和民有街相交于三里堡南街。民享街西南向,民有街東南向,加上相交的三里堡南街和作為一橫的老井沿街正好組成一個非常完美的英文大寫字母A。
地物、地貌、街景、標記,有時候是很奇妙的東西。人為的、意想的、外力作用下的往往成不了風景,而那些無意識的、自然而然產生于人們習慣之下的東西往往能成為經典和永恒。
禹王臺區(qū)有很多以“民”字命名的老街道。比如民享街、民有街、民生街等。而在這片“民”字號街道的包圍中,老井沿街卻顯得特別醒目,甚至有些鶴立雞群。按照馮玉祥將軍主豫時的個性,這條街似乎也是應該冠以“民”字頭的。然而,馮玉祥將軍卻沒有這樣做,更沒有依著自己的性子改,仍沿用了清康熙以來老百姓的習慣叫法——老井沿街。原因很明了,這條街道上有一眼在開封非常有名的老井。它的名字就叫老公公井。
開封有很多老井,如龍亭公園院內的侯贏井、繁塔后面的玉泉井、鐵塔附近的鐵塔老井,還有三眼井街宋朝時開鑿的三眼井。論資格,這些井都比老公公井老。可為什么它卻比其他老井更出名呢?翻閱資料得知,老公公井雖然開鑿于清康熙年間,距今只有300多年的歷史,但由于一位姓廖的老公公在井底置放一樣東西,使得這眼井的井水比其他井里的井水更加清冽、甘甜,因此不管遠的、近的、家用的還是開作坊的都愿意用這眼井里的水做飯或者做營生。有人說,用老公公井里的水燒開后沒有水垢,做曲釀酒,酒味醇正。用老公公井里的水腌咸菜,色鮮不生蛆,城里有名的老五美醬園就是用這里的水來醬腌咸菜。據說,原開封啤酒廠也用此井的水釀酒。更神奇的是,傳說夏天直接飲用井水能治療痢疾拉肚,還能祛火防治五官疾患。我不知道這些民間傳說是真是假,但我相信傳說的背后總有某種真實。在老公公井停用以前,城內的住戶若指明要老公公井的水,還要加倍付水錢。
舊社會,井在人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為水是民生的根本,是生命的重要保障。一眼甜井,可以使民眾生色歡笑,幸福安然;一眼苦井,也可使民眾心生悲苦,災難重重。所以,從遠古到現(xiàn)在只要談起井,伴隨著的總有故事傳聞,總有期盼、敬仰、敬重和神明。
史料上沒有說在井底放置東西的廖公公來自哪里,更沒說他是服侍過順治還是康熙,也不知道他家居何處,更不知道他是奉皇帝之命執(zhí)行公務還是他退出皇宮后義務鑿井,反正人們只記住了他姓廖,是一位公公。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叫此井為老公公井。
據說,這眼老公公井直到1975年周圍居民都接上自來水后才停用。停用的時候,周圍的老百姓并沒有把井填平,而是懷著一顆敬重的心在井口加了一個蓋子。把它封存起來,讓勞累了300多年的它就此安心安靜。現(xiàn)在,老公公井已是市級保護文物,相信在的“兩改一建”過后,這里會有一片美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