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學者張耀杰:揭開那些被遮蔽的懸案與傳奇 《民國紅粉》中的河南籍“佳人”
最近,“民國才子”、“民國佳人”紛紛被學者、作家訴之筆端,書名頗為香艷的《民國紅粉》就是其中涌現出的一本新著。書中寫了22位清末民國年間的女性,有較為熟悉的宋慶齡、何香凝、蕭紅、冰心,也有較少見的馬青霞、萬冰如、陶琴薰。“這些傳奇人物,她們的內心掙扎、自我覺醒、情感困局乃至沉浮命運,多少可以折射出一個時代的詭譎變遷。”日前,文史學者、傳記作家張耀杰攜《民國紅粉》蒞鄭簽售,并為該書開堂講座。從河南走出的張耀杰對記者說,在書中寫了兩個河南籍“民國紅粉”,一個是馬青霞,一個是馮沅君。她們一個行俠,一個知性,在民國史上都有各自驚艷的一筆。鄭州晚報記者 尚新嬌
馬青霞是否民國女俠?
馬青霞,馬氏莊園主人馬丕瑤的三女兒,生于1877年,18歲時嫁到尉氏縣中州首富家庭,土豪丈夫劉耀德去世后,馬青霞成為一個擁有萬貫家財的年輕寡婦。
馬青霞樂善好施,熱愛公益事業,曾多次不惜重金慷慨解囊,光緒封她一品誥命。在她不算長的一生中,與歷史上多位名人有過交集,張耀杰說:“她在周作人的印象里,是一個富孀傳說;在孫中山筆下變成‘巾幗英雄’;到了魯迅筆下,又獲得了‘才貌雙全’的美譽。”在日本參加同盟會的馬青霞資助了兩份刊物,一份是《中國新女界》,一份是魯迅和周作人撰寫文章賺取稿費的《河南》雜志。
1908年,馬青霞回國后創辦了河南境內第一所女子學校,即華英女校。華英女校培養的女學生任銳,是周恩來干女兒孫維世的母親。1922年,馬青霞將她的全部財產捐給教育和慈善事業。盡管在書中寫了馬青霞的一系列善舉,但張耀杰在研究中對“南秋瑾、北青霞” 之說有質疑,認為“她一生中所專注的主要是家庭財產保衛戰,而不是救國救民救天下的政治革命。”張耀杰的這一質疑遭到了讀者的質疑。有讀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散盡家財,用于革命和教育的馬青霞完全稱得上一個民國女俠的形象。”
馮沅君與她的婚戀小說
“另一個河南籍女性是馮沅君,她出生于河南唐河縣一個書香門第,大哥馮友蘭是著名哲學家。母親為她裹了小腳,父親為她包辦了婚姻,但她一心求學,說服母親考取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第一期國文班。”
畢業后,她考入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此時接連發表了《旅行》等四部婚戀小說,成為頗有影響的“五四女作家”之一。張耀杰通過考證,將她的私生活與“自傳性小說”聯系起來,“她的婚戀小說依據的是與河南濟源人王品青交往的真實經歷,后移情別戀小她三歲的陸侃如,導致王品青失戀發瘋,在河南老家離開人世”,也批評她在新中國“會扯順風旗,精神獨立的風貌完全沒有了”。
同時,張耀杰也肯定馮沅君在那個時代,盡管裹了小腳,包辦了婚姻,但更重視追求知識與學問。“馮沅君從小倔強要強,決心像大哥馮友蘭、二哥馮景蘭那樣到外地求學”,一生都在進取的馮沅君成為一位著名學者和教育家。
“真實的故事一定要講出來,盡量還原立體的、多面性的人性。”張耀杰說。
女作家蕭紅一生經歷過逃婚、饑餓、疾病種種苦難,“一直就在掙扎之中過活。”談起女作家蕭紅,張耀杰卻有別樣看法,稱她是“智商極高而情商極低的可憐之人或不靠譜的女人。在與男人的戀愛交往中,一次又一次掉進命運的泥沼里。與其說怨別人,不如說怨自己。”
“最終,她所依附的男子,無論是誰,都沒有也不可能成為她永遠的救星。”
“寫出了民國時期的盲點”
在22個人物中,冰心可以說是寫得較為豐富和出色。看得出,張耀杰試圖對冰心這位傳統語境下的世紀老人做一個重新回望。她與林徽因的關系,與胡適的關系等都有新的揭示。他的研究,使從前那個以寫“母愛、童心、自然”為永恒主題的冰心形象變得更加豐實起來。
提起冰心與林徽因的是非恩怨,都要提起冰心的一篇小說《太太的客廳》。據說,每逢周六,林徽因的客廳都會坐滿以她為中心的朋友,談論時代的現象和問題。小說帶有諷刺意味,也有“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的敘述。從文中對號入座的林徽因也不示弱,“恰好由山西調查回到北平,立時叫人送給冰心一壇山西陳醋。她們是朋友,同時也是仇敵。”學者范泓認為,在民國史研究方面,張耀杰有著自己的路徑,他寫出了民國時期的盲點。
張耀杰認為,每個人的人性都是立體的,或者說是多層級、多側面的,但很多歷史人物都放在一個模子里給擠扁壓平了,像馮沅君這樣的歷史人物,其實是在艱難曲折和豐富多彩的人生抉擇中讀書進取的,“假如只是平面化地贊美她的小說和學問多么好,而忽略了她的真實經歷,這樣的歷史說教其實是不能夠感染人的,也是很難讓大家記住她的。真正的勵志進取,首先必須說真話講真話,連真話和真相都不敢面對的人,永遠不可能勵志進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