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家、易學家,有內圣外王之譽。漢族,字堯夫,謚號康節,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后人稱百源先生。其先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幼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少有志,讀書蘇門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中, 屢授官不赴。后居洛陽,與司馬光等人從游甚密。根據《易經》關于八卦形成的解釋,摻雜道教思想,虛構一宇宙構造圖式和學說體系,創“先天學”。以為萬物皆由“太極”演化而成。著有《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皇極經世》等。
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傳。邵雍詩,以張蓉鏡、邵淵耀跋明初刻《伊川擊壤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縣宋墓出土之《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簡稱宋本)、蔡弼重編《重刊邵堯夫擊壤集》六卷(簡稱蔡本),及元刻本(簡稱元本)、明隆慶元年黃吉甫刻本(簡稱黃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編末之集外詩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第二十一卷。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等。
朱熹贊評:
天挺人豪,英邁蓋世,駕風鞭霆,歷覽無際。
手探月窟,足躡天根,閑中今古,靜里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