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若弼(544-607),字輔伯,河南洛陽人,隋朝著名將領。賀若弼出生在將門之家,其父為北周將領賀若敦,以武猛而聞名,任金州(今陜西省安康)刺史,后因口出怨言,被逼自殺。《隋書·賀若弼列傳》載賀若敦言:“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賀若弼少時驍勇,善于騎射,博涉書記。封當亭縣公,為小內史。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助行軍元帥韋孝寬攻取南陳淮南之地,拜為壽州刺史,封襄邑縣公。因高颎薦舉,乃委任賀若弼為吳州總管,鎮守廣陵。開皇八年(588年)冬十一月,隋軍大舉伐陳,為行軍總管,主攻陳都建康。賀若弼親自率軍自瓜州偷渡,攻拔京口,進軍直抵鐘山,一舉擊潰陳軍主力,生擒大將蕭摩訶。以功封上柱國,進爵宋國公。大業三年(607年)賀若弼因“誹謗朝政罪”與高颎、宇文弼一同被隋煬帝處死。后被唐朝光祿大夫、揚州總管、宋國公,夫人王氏,子賀若懷廓,入唐任光祿大夫、李淵相國府禮曹參軍,次子賀若渠師,任相國府賓曹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