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洛陽

【走近洛陽“非遺”】純手工打造金銀器之美

2015/2/4 9:29:18 點擊數: 【字體:

    白馬寺金銀器制作技藝起源于洛龍區白馬寺鎮白馬寺村,是一種傳統手工技藝,其歷史可追溯到明代,興盛于清代,并代代相傳。白馬寺金銀器制作堅持用純手工打造金銀器之美。

    1 由宮廷走向民間

    所謂金銀器,是以貴重稀有金屬黃金和白銀為基本原料加工而成的器皿、飾件等。自古以來,國人就以黃金和白銀作為財富的象征。因其稀缺性,歷來被皇家貴族統治階層所壟斷,金銀器不僅具有其本身的經濟價值,而且蘊含藝術上的審美價值,因而它不僅象征財富,還被用來作為身份、地位、權力的等級標志。

    古人對金、銀具有神秘觀念,漢代方士認為“金銀為食器可得不死”。到了唐代,這種觀念更為盛行,為了保證統治階級對金銀器的獨占,唐代統治者還把金銀器的使用和社會等級觀念結合起來。《唐律疏議》中規定:“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純金。”神龍二年(公元706年)進一步強調:“諸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渾金玉;六品以下,不得用渾銀。”因此,金銀器成為當時人們身份的象征和標志,并延續至今。

    與此對應,古代金銀器制作有專門的機構(如唐代的文思院),大多數隸屬于宮廷或各級官府,為宮廷和各級官府服務,制作金銀器的工匠代代相傳。到了宋代,隨著城市的繁榮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由于金銀器需求量增大,民間也出現了許多金銀器手工作坊,各地的金銀器制作行業十分興盛。明清時期,金銀器的制作得到了空前發展,金銀飾文化在民間落地生根,制作金銀器的工匠逐漸成為一種民間職業,越來越興盛。

    白馬寺一帶金銀器制作的歷史可追溯到明代,在清代達到鼎盛。世居此地的王氏一族,靠祖傳的金銀器制作技藝為生,在當地很有名氣。至今,有些人家還保存有古代的銀器。據記載,清道光年間,王氏族人王繼曾建起金銀器加工作坊,開始規模化加工生產金銀器,白馬寺金銀器制作進入了鼎盛時期。

    王亞強,白馬寺金銀器制作技藝第十七代傳承人,現為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館長、洛陽銳澤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從1980年開始學習金銀器制作技藝,30余年來一直潛心鉆研,幾乎走遍國內各個金銀器加工地,吸收各地工藝技法的精髓。

    2 純手工制作技藝

    伴隨著歷史的發展,白馬寺村王氏家族的金銀器制作技藝代代相傳,在工藝上不僅吸取了中國傳統工藝技法,還有所發展,其加工特點可以用精、細二字概括。洛陽銳澤工藝品有限公司車間主任伏智立說,白馬寺金銀器制作嚴格按照中國古代金銀器制作工藝,以官府的金銀器工坊工藝為內在要求,純手工打造金銀器之美。

    制作金銀器的步驟簡述如下(以銀器為例,金器同理):第一步是范鑄,把銀加熱熔化成銀液,澆入預先準備好的方形模子,冷卻后即成銀板。第二步是錘揲(dié),利用銀的延展性,首先用錘子將制作好的銀板錘打成片,然后置于特殊工具上擠壓錘打,敲打成各種器形。第三步是鏨(zàn)花,錘揲成形的器物表面由工匠描繪出各種花紋圖案,然后用鏨刀進行鏨刻。第四步是焊接,在銀器和銀裝飾部件的接觸點上鋪上焊藥,加熱至焊藥熔化即焊接成功。焊接完畢,要對器物進行打磨、拋光處理。接下來對銀器的紋飾進行鎏金,把配置好的金泥涂抹于紋飾表面,用火溫烤,使水銀蒸發,黃金就存留于器表上了。

    還有失蠟鑄造技藝,將蠟用手工雕刻成所要制作器物形狀的蠟模,或由硅膠模壓得到蠟模,然后在蠟模外層層包裹沙土并預留一個小孔,晾干后焙燒,使蠟模揮發,外面的沙土就成為堅硬的外殼,殼體內壁留下了蠟模的陰模。將熔化的金屬沿小孔澆注入殼體,冷卻后把外殼打碎,這樣就得到了各種金屬鑄品。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東關舞雙龍 先拜宋太祖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