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印象:一座古老而又現代的歷史名城
“現在的洛陽就像一塊錦繡,而牡丹就是錦繡上那朵花。”談起對洛陽的印象,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雷抒雁說,洛陽不僅是一座擁有深厚文化的歷史名城,還是一座發展迅速的現代化新型城市,每次來到這里,都能感受到洛陽人民的質樸、熱情和真誠,讓他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周明已經不止一次來過洛陽,他感覺洛陽這座城市一次比一次變化大,除了感嘆“洛陽花美,城美,人更美”之外,感觸最深的是洛陽這些年來的“飛躍”發展。
“洛陽厚重的歷史和現代的都市非常和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如此地吸引人,每到一處都不虛此行。”遼寧省作協副主席、中國詩歌學會理事李松濤說,他最早知道洛陽還是通過小學的地理課本,這次是他第一次來到洛陽,雖然到這里還不到24小時,但這里已經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觸。
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泉
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葉延濱說,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古至今,洛陽有享譽中外的名勝古跡,有優美奇秀的自然風光,引得無數文人學者在此留戀沉吟,揮毫潑墨。
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桑恒昌對洛陽文化充滿了敬意。他說,洛陽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建都,長達1500多年,眾多文人作家從祖國各地聚集到洛陽,感受到了古都文化的熏陶。“在洛陽,抓一把黃土就是文物,抓一把土方下來就是一段歷史和文化,這里有很好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氣息,在無形中給人以感染,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財富。”桑恒昌說。
洛陽文化產業將有更長遠的發展
“相信這次‘百名作家寫洛陽’的活動一定能夠取得豐碩的成果,這也是洛陽發展文化產業的大手筆。”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人民文學》原主編、中國詩歌學會理事韓作榮高度評價這次活動。韓作榮說,岳陽樓被世人銘記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有很大關系,而崔顥的詩也讓黃鵲樓一夜成名,所以一篇好的文學作品可以使一所建筑甚至一座城市流芳千古。
桑恒昌也表示,他曾經參加過很多城市舉辦的類似活動,而這次對洛陽的感覺有所不同的是,一個有大文化意識的洛陽深深感動了他。回想自己在洛陽的所見、所聞、所感,桑恒昌說,只有自己真正被這座城市所感動,才能從內心抒發情感,寫出更好的作品去感動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