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程家大院(資料圖片)
簡介:程家大院位于洛寧縣城東北15公里處的丈莊村,北靠崤山,南臨渡洋河,占地20畝,共有宅院5座、祠堂1座。程家大院是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敕封驍騎將軍程福亮的故居。程福亮,字大功,宋代名人程顥、程頤的第二十二代孫。
程家大院建筑結(jié)構(gòu)嚴謹,氣勢宏偉,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是封建等級建筑的典范。2006年,程家大院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氣勢宏偉 布局精心
近日,我們走進程家大院,只見院內(nèi)翠竹連片,古色古香。程家大院建筑布局以祠堂為中心,由5座宅院組成,共有主房136間、裙房18間,樣式獨特,豫西僅見。其中,西側(cè)有兩處宅院,保存較好,其中一處為二進院落,前由面闊5間的正房、面闊3間的廂房和院門組成,后為繡樓;另一處為三進院落,屬四合院布局。東側(cè)有3處宅院,破損嚴重。在這些宅院門前,有石鼓、上馬石、照壁等豐富的雕刻。
繡樓為磚木結(jié)構(gòu)傳統(tǒng)建筑,共3層5間。第一層為磚拱結(jié)構(gòu),無梁,第二層和第三層之間為木制樓板。封建社會的繡樓是一般人不能進的,尤其是男人。一般情況下,繡樓會建在后院,隱蔽又安全。程家大院的繡樓第三層被用來儲存糧食、錢物。因為樓體墻壁厚實,窗戶門框都是鐵制的,所以如果遇到土匪,這里也是安全的避難所。
院外建有二程祠、光祿寺、立雪閣、春風亭。二程祠于明初創(chuàng)建,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分別進行了重修,有復(fù)制的御書“學達性天”敬于祠內(nèi)。祠內(nèi)有正殿3間、獻殿3間,東西階下各有春風亭2間、前門房3間。祠內(nèi)有順治年間、康熙年間、乾隆年間的3座保存完整的石碑。其中,二程夫子祠碑,是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四月,由兵部尚書太都御史部督直錄軍務(wù)方觀承撰文,由清代著名書法家程之麟用楷書書寫的。
為彰清廉 康熙賜建
關(guān)于這一規(guī)模巨大的建筑群的由來,當?shù)亓鱾髦@樣一個傳說。
明朝正德年間,程頤的第十二代孫程仕謙住在嵩縣田湖鎮(zhèn)程村程氏老宅里,他是當?shù)匾晃涣瞬黄鸬纳倘恕3淌酥t在經(jīng)商之余用心讀書,不但經(jīng)常到登封、伊川等地講學,而且還在永寧(即今洛寧)修建了二程書院。由于永寧曾是“二程”傳經(jīng)講學的地方,于是程仕謙說服了家人,從嵩縣舉家遷到永寧的鄭家莊,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丈莊村。從此,河南程家一脈除了夏邑派、上蔡派之外,又形成了永寧一派。永寧派的特點是偏重入仕,僅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間,就相繼涌現(xiàn)出兵部武庫司郎中程湛、驍騎將軍程福亮、淮安知府程懋等眾多名人。
程懋是程頤的第二十三代孫。程懋任淮安知府18年,政績卓著,深得康熙賞識。可他鋒芒畢露,直言不諱,因此得罪同僚,被小人算計誣陷。有人狀告他有貪污受賄的行為,康熙便派人到淮安查證。當欽差到達程懋的府邸時,看見程懋80歲的老母親正在織布,其他家人則圍在一起吃著玉米糊。欽差又穿上便服,在當?shù)卣{(diào)查多日,結(jié)果證實程懋的確是清正廉潔的清官。康熙聽到匯報后,感動不已,便令人在丈莊村程氏老宅旁又擇地20多畝,仿照京城官宅四合院的樣式,給程家續(xù)建了宅院。
經(jīng)歷了風侵雨蝕的程家大院,如今雖然垣壁斑駁,寂靜冷清,但它仍不失是研究古代建筑學和封建社會人文歷史的寶貴資料。(記者 魯博 特約記者 馮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