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河長不足3公里,是澗河的小支流,河雖小,但其原來的名字很大——廬江。后來,小河因為王祥的的孝義之舉而聲名遠揚。
傳說王祥的后娘對他很不好,但他是個好孩子,得知后娘有病想吃魚,便在冰天雪地里去廬江捕魚。河水結冰無法捕魚,王祥便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慢慢融化了,從冰窟窿里躍出兩條鯉魚。后娘吃了王祥帶回去的鯉魚后,果然病愈。
王祥的孝行感天動地,自然也感動了后娘,鄉鄰爭相傳頌。此事傳到了洛陽城里,官府便將王祥作為道德模范廣為宣傳,王祥漸漸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
王祥后來做過官,由溫縣縣令官至太尉、太保等,想必也與他“臥冰求鯉”有關。孝而優則仕也成為一條出人頭地的道路。
王祥成為名人后,這條河被人們稱為孝水、王祥河,西邊不遠的地方有個村子名為孝水村。澗河畔的老井村也有王氏后裔立的王氏祠堂,祠堂里有一通碑,陽面刻有“晉太保孝王祥之碑”幾個大字,陰面有古詩一首:“為母臥冰稀世有,龍天遺鯉感精誠。寄言天下為人子,永繼王祥萬古名。”
傳說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在的王祥河只是一條大水溝且發出異味,無從想象當年冰封河面的情景。河的一邊是王灣村,那里道路縱橫,小樓林立。王祥河東邊熱鬧的建筑工地上塔吊高聳,機器轟鳴。人們對這樣的景象或喜悅或惆悵。
王祥河東邊不遠處就是洛陽的西大門,車水馬龍的310國道越過王祥河上10余米長的小橋,仿佛跨越了世世代代。這里已與城區連接起來。
王祥河將見證洛陽西大門的飛躍發展,見證阡陌村野城市化的過程。不過,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將這里辟為主題文化公園,使洛陽市民多一個休閑娛樂、了解歷史文化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