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朱砂紅與澗仙紅

2013/11/19 16:21:30 點擊數(shù): 【字體:

朱砂紅與澗仙紅
李桑與“朱砂”。 李玉明 繪

朱砂紅與澗仙紅

牡丹故事系列⑧

    在洛陽牡丹中,“朱砂紅”與“澗仙紅”是比較特別的兩個品種。它們一樣紅艷,韻味卻不同:前者紅得放肆,紅得奔放;后者紅得純正,紅得飄逸。

  有意思的是,牡丹故事中的兩位“牡丹仙子”的性格,也與這兩種牡丹的品貌相對應:一個熱情如火,一個含蓄典雅。

    一

  故事:相傳北宋年間,洛陽有一個名叫李桑的讀書人。由于父母雙亡,他一直跟著兄嫂過日子。

  大比之年,李桑想赴汴京(今河南開封)應考,哥哥李農(nóng)知道了弟弟的打算,很為難地說:“咱家窮得快沒米下鍋了,哪還有錢給你做盤纏呀!”李桑知道哥哥說的是實話,可又不愿就此放棄理想,心中非常苦悶。

  一天,李桑想到城中的一所寺院散心,不料寺門緊閉,他吃了“閉門羹”。他東瞅西望,見寺院的對面有一個小花園,便推開虛掩的園門,信步走了進去。

  這個花園,乃是張四家的牡丹園。此時正值四月,滿園牡丹怒放,春光無限。李桑正覺得心曠神怡,忽見一名紅衣女子拎著一個小紅包,向他這邊款款走來。這名女子長得粉面桃腮,美麗非凡。按照當時的規(guī)矩,女子見了男子應當回避,可這名女子不但不避李桑,反而大大方方地問他:“你是何人?為何私闖俺家園子?”

  李桑“做賊心虛”,吞吞吐吐地說:“我……我只想看看牡丹,請小姐見諒。”

  那女子脧了他一眼,問道:“我見你心事重重,想必有什么難處吧?”

  大美女屈尊“慰問”,讓李桑感動莫名,他忍不住將自己的煩心事訴說一番。

  女子抿嘴一笑,說:“我當是什么事,原來是缺錢。大哥甭發(fā)愁,奴家愿資助你上京趕考。”說著,她將手中的小紅包遞給了李桑。

  李桑打開小紅包一看,呀!里面竟有五十兩白銀!他不安地說:“無功不受祿,小生豈可平白無故地接受姑娘的饋贈?”可那女子執(zhí)意要他收下銀子。李桑見她一片誠意,只好收下。他想記下恩人的名字,以圖日后回報,便對女子施禮問道:“敢問小姐芳名?”女子說:“我叫朱砂。”

  兩人正欲攀談,卻聽見有腳步聲傳來,朱砂急忙轉(zhuǎn)身逃開,邊走邊說:“請君保重,來日有緣再相會!”

  李桑回到家中,給兄嫂撇下了二十兩銀子,收拾行裝上路了。洛陽離汴京不遠,他日夜兼程,六七天便趕到了京城。

  李桑在科舉考試中過關(guān)斬將,得了第一名。這個結(jié)果,讓朝中的大官蔡京很不高興。蔡京有個侄子也參加了考試,他想讓這個侄子當狀元,便命主考官將李桑的名字從榜單上抹去,說:“‘桑’與‘喪’同音,這個人的名字不吉利。若皇上見取了這么個狀元,一定會怪罪的,到那時誰也擔當不起!”蔡京位高權(quán)重,主考官不敢不聽,于是,李桑名落孫山。

  李桑聽到這個消息,如雷轟頂。這天,他喝了點兒悶酒,在街上游蕩,由于精神恍惚,一時間迷失了方向。黃昏的時候,他經(jīng)過一戶人家的后花園,見墻上有一個缺口,便扒著缺口往里邊張望。見里面花木繁盛,李桑又犯了“不請自來”的毛病,忍不住翻墻進園。

  他在園中漫無目的地閑逛,忽見幾名女子手提燈籠向這邊走來,便急忙躲到一邊。只見那幾名女子走進一個亭子,將亭子中間的石案掀起,露出一塊紅氈;再將紅氈掀起,露出一個洞口。一個女子四下里張望了一番,說:“朱砂姐姐怎么還不來呢?”又一個女子接口道:“她馬上就來,咱們先下去吧。”說罷,這幾名女子一一鉆進了洞里。

  李桑感到十分驚奇,正想走上前去探個究竟,突然發(fā)覺有人拽住了自己的衣襟。只聽一個女子說道:“切不可輕舉妄動!”他扭頭一看,竟是朱砂姑娘,大驚,問道:“姑娘你怎么在這兒?這是什么地方呀?”

  朱砂說:“一言難盡。就在你走后的第二天,洛陽太守為蔡京挑選美女,選中了我。我本不愿相從,無奈他們?nèi)硕鄤荼姡舶盐覔尩竭@里來了——剛才你看到的那幾名女子,也是他們從各地選來的。這兒是蔡京家的后花園,今晚我能在這兒見到你,真是三生有幸,還望公子速速搭救我呀!”

  李桑聽罷,不由得怒火中燒:“這個蔡京真不是東西!姑娘你有恩于我,小生自當相報。趁這會兒沒人,干脆你就隨我回洛陽吧!” 朱砂點點頭。于是,兩人逃出園來,連夜奔逃,不日便趕回了洛陽。

  不久,李桑與朱砂拜了天地,結(jié)為夫妻,開始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解讀:宋代,有西京洛陽往東京汴梁(又稱“汴京”)進貢牡丹的軼事。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洛陽至東京六驛,舊不進花,自今徐州李相迪為留守時始進御。歲遣牙校一員,乘驛馬,一日一夕至京師……”可見這個故事并非虛構(gòu)。朱砂姑娘和幾名被選中的美女,便象征著那些被送往京師的牡丹名品。

  故事中那個名叫蔡京的大官,也確有其人。據(jù)史書記載,此人是北宋有名的奸相,驕縱貪婪,劣跡斑斑。他向洛陽太守索要牡丹,估計是為了討好皇上。

  故事:不料,好日子沒過上幾天,朱砂姑娘突然生了重病,很快就奄奄一息。

  臨終前,她向李桑吐露了實情。原來,她本是張四家牡丹園里的一株牡丹,名叫“朱砂紅”。只因那洛陽太守一心巴結(jié)蔡京,向蔡京呈獻牡丹名品,她被移往汴京,栽種在蔡京家的后花園中。幸得李桑相救,她便以身相許。現(xiàn)在時辰已到,她得趕緊返回張四家的牡丹園。

  朱砂從衣袋中取出一個盒子交給李桑,囑咐他:“這是二百兩銀子,你用它買下張四家的牡丹園。園中頭排的第七株牡丹是我的本身,日后還望你多加照料。” 說完,朱砂就消失了。

  李桑心如刀割,急忙趕到張四家的牡丹園,只見頭排的第七株牡丹根須裸露,葉子枯黃,了無生氣。他忙往牡丹的根部培了些土,又給它澆了一擔水。說來奇怪,只見這株牡丹登時活泛起來,枝葉舒展,輕輕搖曳,似乎是在向李桑點頭致謝。

  原來,蔡京當初曾指名向洛陽太守索要“朱砂紅”,可張四非常執(zhí)拗,不許任何人動他的花。結(jié)果,他和他的兒子被活活打死,牡丹園由他的外孫劉華接管。劉華不懂如何養(yǎng)花,滿園牡丹很快被他“照料”得半死不活。

  卻說李桑找到劉華,要以重金收購牡丹園。劉華十分高興,當下便把園子賣給了他。 從此,李桑專心打理牡丹園,很快便成了一個知名的花工。

  直到現(xiàn)在,洛龍區(qū)新村還辟有牡丹園,據(jù)說便是由李家的牡丹園傳承而來。

  解讀:牡丹是很有靈性的植物,容易水土不服;一旦人們照顧不周,忘了澆水、施肥,它還會枯萎。故事里的那株“朱砂紅”,從洛陽被“搶”到汴京,又從汴京被“偷”回洛陽,折騰得夠嗆!加上新園主劉華在種養(yǎng)牡丹方面沒有經(jīng)驗,它險些送了性命。

  張四寧死不舍“朱砂紅”,可見,在當時這種牡丹非常珍貴。洛陽市如今栽培的“朱砂紅”,系引進的新品種,但仍沿用了古名。

  二

  故事:北宋元豐年間,洛陽牡丹名聞天下。

  每逢牡丹盛開,洛陽太守便會舉辦“萬花會”。人們在集會之所,用牡丹花搭起屏障,并在房屋的每個角落都插上牡丹花,弄得大街小巷春意盎然,處處皆聞牡丹香。

  某年春天,一個名叫孟三郎的外地人,受朋友文彥博邀請,到洛陽參加“萬花會”。拂曉時分,他走進了一個山谷,忽然聽見斷斷續(xù)續(xù)的哭泣聲。孟三郎循聲望去,只見一位紅衣綠裙的美貌女郎坐在溪水邊低頭啜泣。

  那女郎見有人來,似乎有些驚慌,趕忙起身,順著曲曲彎彎的小路向深谷走去。孟三郎見她身段窈窕,走起路來好比風拂楊柳,先是心馳神往,繼而又很好奇:一個妙齡女郎,為何清晨在此啼哭?莫非她受了歹人的欺辱,想要尋短見?還是她為了逃避婚姻離家出走,無處安身?

  若是這位女郎生就一副“母夜叉”模樣,孟三郎還會不會有此遐想,這很難說。我們只知道,孟三郎見美女哭泣,頓生同情之心。他緊追上去,隨時準備拔刀相助、英雄救美。

  卻說峰回路轉(zhuǎn),那女郎來到幽谷盡頭,身影一閃,不見了。

  孟三郎瞪大雙眼,四處搜尋,仍不見女郎身影,沮喪不已。他正要折身返回,猛然發(fā)現(xiàn)山崖邊有一株牡丹。這株牡丹瘦干干的,卻奮力擎起兩朵鮮紅的花兒。那花兒迎著微風,一顫一顫的,似是在對他點頭致意。

  孟三郎甚愛牡丹,急忙走近細看。只見這株牡丹的根須已裸露大半,若是再遇一場大雨,只怕它便要被沖下山崖。孟三郎憐惜之心頓起,忙脫下身上的青衫鋪到地上,將這株牡丹連根帶土挖出來包好,小心翼翼地抱在懷里。他順著原路走出山谷,想把它帶到洛陽城里,栽種在文彥博家的園子里。

  到了洛陽,孟三郎直奔文家,將這株牡丹細心栽下,這才出門賞花。晚上,他借宿在文彥博家中,做了一個夢:在山谷中遇見的那位女郎笑盈盈地朝他走來,手提長裙跪拜,柔聲說道:“感謝三郎救命之恩!奴家在文公園中安身,實乃三生有幸!”

  次日一早,孟三郎將夢中情景告訴了文彥博。文彥博大喜,叫道:“哎呀!你遇見的只怕是牡丹仙子啊!”為紀念此事,兩人為從山谷中移植回的那株牡丹起名“澗仙紅”,并精心栽培。

  過了兩年,孟三郎又來洛陽賞牡丹。他特意到文彥博的園子里看了看那株“澗仙紅”,只見它已高達五六尺,枝頭幾百朵花兒紅艷如火,煞是喜人!

  解讀:就在十幾天前,洛陽市牡丹辦發(fā)布最新消息,稱我市發(fā)現(xiàn)與原始野生牡丹同宗的牡丹品種,并據(jù)此得出結(jié)論:牡丹根在河洛!

  天下牡丹出洛陽,洛陽牡丹甲天下——這早已是國內(nèi)牡丹專家公認的。今天這個故事,在我看來,其實是要對這種看法加一個注釋:洛陽牡丹出邙山。

  邙山是野生牡丹的發(fā)源地。洛陽現(xiàn)有的牡丹品種,很多是由邙山的野生牡丹馴化而來的。雖然故事中并未交代孟三郎在哪個山谷中發(fā)現(xiàn)了“澗仙紅”,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山谷很可能就在邙山附近;故事中的“澗仙紅”,很可能是由洛陽花工在邙山發(fā)現(xiàn)的野生牡丹進化而來。

  至于故事中的“萬花會”,乃是由北宋時一個名叫錢惟演的洛陽太守首創(chuàng)。據(jù)史書記載,“萬花會”很有人氣,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到洛陽賞牡丹。故事中的孟三郎,便是這些外地愛花人的代表。

  即便以今人的眼光來看,錢太守仍然很有思想、很有魄力。在封建時代,他竟能想出如此開放、如此影響深遠的“金點子”,不能不讓人佩服。洛陽牡丹花會能成功舉辦至今,追根溯源,這個人功不可沒!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7-04-04)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