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婚嫁禁忌:婚事的紅色預警

2013/11/20 10:57:20 點擊數: 【字體:


    婚嫁禁忌是婚事的精神保障體系。洛陽婚嫁禁忌有:新娘上轎忌不哭,準新郎結婚前夜忌獨睡新床,婚禮忌午后才開始,忌哥哥未婚弟弟先娶,忌女子經期與婚期沖突!  ×硗膺忌在“無春之年”結婚,忌寡婦赴婚宴、新婚不鬧房等等,凡此種種,皆屬擇吉避邪之紅色預警,從中可見民俗民風對婚事的重視。
婚嫁禁忌:婚事的紅色預警
如果哪天的“日子好”,大家就爭相舉辦婚禮。李玉明 繪
 
    民間禁忌有兩個特點:一是太固執,一旦禁忌什么,無論怎樣都不能改變;二是沒來由,一旦禁忌什么,只有遵從,不說原因。

  上面的觀點是記者的觀點,但我市文史專家徐金星先生聽了之后,不完全同意。他對我說:你總結的第一點是對的,民間禁忌確實很固執,沒什么“彈性”可言;但你說的第二點是不對的,所有禁忌都有來由,都有出處,只是其中的典故或緣由,我們還沒挖掘出來。

  那么,在民間禁忌的山重水復之間,我們能否廓清一條小徑,看到柳暗花明呢?

  一  

  婚俗的禁忌,是從“媒人禁忌”開始的。洛陽人忌諱慢待媒婆,忌諱拖欠媒婆應得的禮物或酬金。舊時不準男女自由戀愛,講究“男不求親,女不許親”。這樣一來,媒人地位就很重要,俗話說:“媒婆的一張嘴,上嘴唇配姻緣,下嘴唇打殺媒。”她巧舌如簧,既能成事,又能壞事。如果得罪了媒婆,她不但不幫忙,還從中作梗,有意識地破壞婚姻。

  其次是同姓不婚,此禁忌始見于周代。而洛陽曾是東周都城,所以沿襲最深。為什么忌同姓婚配呢?古人認為同姓之人乃同一血統,同姓婚配會影響子孫繁盛,甚至造成無嗣。古人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此種禁忌,頗有科學道理,是對人口質量的把關,屬優生學范疇,可惜今人已經把它打破,同姓結婚者越來越多了。

  第三是忌諱女子晚婚,洛陽民間有“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之說,因為大凡女子,都要比同齡男子早熟,女孩子大了,心思就重了,許多隱秘復雜的想法,在她的腦子里轉悠,卻又不愿與父母溝通,慢慢就成了抑郁癥。尤其在古代,封建倫理對女子壓抑最重,女子到婚齡而嫁不出去,整個家族都會給她壓力。所以舊時的娃娃親很多,有的七八歲就定親了。

  其實,最早是不提倡男子早婚的,西周規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認為男三十筋骨強健,可以做父親;女二十發育成熟,可以做母親。可是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為爭霸天下,把女子婚齡降低了五歲,令“丈夫三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越王勾踐更激進,為擴充兵源,下令“凡男二十、女十七不婚者,罪及父母”。再往后到了南北朝時期,婚齡被降到男十五,女十三,這是最低的婚齡規定了。唐代中葉,也仍規定男子十五歲以上、女子十三以上婚配。此后由宋至清,法定婚齡都在男十六、女十四左右。進入近代,民國民法規定男未滿十八歲,女未滿十六歲不得結婚,當時洛陽女子一般在十六歲出嫁,一旦超過十八歲,就有嫁不出去的危險了。

  洛陽人還忌諱哥哥未婚而弟弟先娶,說這是“大麥未熟小麥先熟”,同樣的道理,如果姐姐還沒出嫁,妹妹卻先行結婚,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這是忌諱打破次序,亂了人倫。

  再就是“生肖禁忌”,所謂“子鼠見羊萬年愁,不叫白馬見青牛;⒁娝壬呷绲陡,兔子見龍不長久。酉雞不與犬相見,亥豬不可見猿猴”等等,毫無科學道理,卻又人人忌諱。同時在訂婚過程中,送禮忌送單數,要送偶數,不能讓人產生“喪偶”的聯想,特別是送成對兒的禮物,譬如送枕頭,切忌送一個,否則就是咒別人枕畔失侶。

  男方給女方送聘禮時,雙方的施禮動作忌不規范,祭告祖先燒香時,不管插入香爐里的香是不是歪了斜了,都忌諱拔出來再插一次;男方來賓返回時,女家送出門口打招呼,忌說“再來坐”——拔香重插,犯了“重”的忌諱;“再來坐”,犯了“再”的忌諱,都有可能導致再婚再嫁,要不得。

  二

  女方接了男方聘禮,等于答應了婚事,接著便要準備嫁妝。

  縫新被子有禁忌。第一,須用紅線縫,不能用黑線,更不能用白線。第二,忌在9月里縫被子,俗語“等十月,忌九月”,因“十月里縫被子十全十美”,而“九月里縫被子連生九女”。第三,請來縫被子的人,必須兒女雙全、丈夫健在,洛陽話稱之為“全活人”或“全環人”。忌寡婦或與新娘屬相不合的人來縫被子,以免給新娘帶來厄運。

  嫁妝準備停當了,男方就該來通知婚期了。選擇婚期最講究,也最講禁忌。首先是“忌年”,洛陽人最忌在“無春之年”結婚,如果大家留意,就會發現每隔幾年,洛陽就會爆發一次井噴式的集中結婚高潮,大家爭搶著,好像要趕末班車,生怕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其原因,就是因為下一年是所謂的“寡婦年”,整個一年中沒有立春之日,洛陽人特別忌諱這個。

  忌“無春之年”結婚,好像也沒有什么道理啊?記者為此詢問不少老人,都回答不出來,只說是老輩傳下來的禁忌,沒啥來由。有學者指出《白虎通義》之《嫁女篇》中有“嫁婚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交接之時也”一段文字,說明古人是擇春日結婚的——春:從季節上來說,春陽普照,花草萌動,人的感情也開始萌動,正是結婚好時候;春:從字面上來看,有春情、春心、懷春等意蘊,有男歡女愛之聯想。而當年無立春之日,人們或以為婚姻也是無春的,因而男女也不得懷春,故民間有“寡婦年不養崽”之說,于是忌“無春之年”結婚,而要提前一年或推后一年。其實,這種解釋很牽強,此種禁忌純屬迷信。

  其次是“忌月”。據《中國制度史》記載:“古以九月至正月為婚期。”洛陽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日至春節前,最宜婚嫁,這期間的每一天都是吉日,而忌在農歷七月結婚。農歷七月,洛陽盆地炎熱異常,食物易腐,加上有秋莊稼需要打理,人們勞累,牲畜易病,這時避免婚娶,也有道理,即使到了今日,一般人也不在七月結婚,氣溫太高了。而臘月二十三日至春節前正是農閑,也是農民終歲結算而領錢的時候,加上快過年了,心情也高興,所以是結婚好時機。

  但如今,隨著未婚先孕者越來越多,“忌月”已被打破,眼看著要生,在烈日炎炎的七月也得結婚。結婚挑選日子,忌單日,喜雙日,俗話說“好事成雙”,婚姻為男女雙方之喜事,自然要選雙日。但洛陽人并不計較這個,若單日是“好兒”,也要舉行婚禮。而且特愛往一天“擠”,如果哪天的“日子好”,大家一齊上,結婚車隊來來往往,擠滿酒店,搶光司儀,好不熱鬧。

  定下了婚期,女方開始準備婚服。婚服要新,忌陳舊,如果陳舊,新人便有不貞之嫌。做嫁衣時,要選吉日良辰,由兒女雙全的婦女裁剪,忌諱不孕婦女縫制。寫到此,突然想起唐朝秦韜玉寫的《貧女》詩:“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嗪弈昴陦航鹁,為他人作嫁衣裳。”不免懷疑“老秦”當時作過調查沒有?誰會請這個嫁不出去的貧女做嫁衣呢?請苦命女做嫁衣違背民俗,不吉利。

  嫁衣還要上下一身紅,棉的最好,忌諱單的,所以即使今日女子結婚,也要買件紅棉襖。不過這種紅色嫁衣,忌有口袋,以免將娘家的財氣帶走了。新娘所穿的禮服,最好用一整塊布料來裁制,忌諱用兩塊布縫接,這是取“從一而終”之意。

  嫁衣做好,嫁妝齊備,接下來舉行婚禮,禁忌就更多了。

  三

  自古以來,結婚都吹吹打打,鼓樂相配,有專門的“響器”烘托氣氛。如今,還要掛上個大喇叭播放歌曲或戲曲。洛陽婚俗也是如此,喜熱鬧,圖喜慶,最忌冷冷清清,讓人覺得不吉祥。如果誰家結婚沒有鼓樂聲響,鄰家也覺得晦氣,這是最犯忌諱的事情。

  洛陽民間賀婚有“湊份子”之俗,親友之間,最忌不行人情,不“湊份子”。老百姓認為賀婚是人之常情,“來而不往非禮也”,主家都備有一個記賬簿,及時記下送禮人的姓名和禮額,等到將來人家辦喜事,也去“湊份子”,而且送的禮額,還要略多于對方當初送來的禮額。

  但這種賀婚之俗,如今已經走樣,現在有人專門趁結婚斂財,不親不友,不是同事,也往人家手里硬塞請帖,禮金也越送越多,婚宴上百桌,鋪張浪費,人們多不贊成,卻又無奈。

  再者婚嫁之日,來祝賀的人來多來少,并無妨礙;禮重禮輕,也不要緊。但最忌此時上門要債,因結婚是喜慶之事,這時來討債,將大煞風景,最受主家忌恨,也會給新婚夫婦尤其是新娘心中投下陰影。

  婚禮忌不放鞭炮,如果一掛鞭“頭數”太少,也遭忌諱。因為新娘下花轎,總是磨磨蹭蹭,圍觀的人又多,她很難快速地走進大門。這掛鞭,若在新娘還沒走進大門時就燃放完了,一時寂靜,場面就冷了,如同辦喪事,則大大不吉利。所以洛陽老城娶媳婦,要燃放很長的鞭炮,俗話說:“娶媳婦,一不可惜鞭,二不可惜炮,三不可惜雇花轎。”經濟上再困難,這三樣東西是不能節省的。大家認為放鞭炮是“崩崩邪氣”,越是大喜日子,惡鬼越來搗亂,必須及時把它趕走。

  女方送親時,也有禁忌:新娘上轎忌腳踩踏地,怕沾走嫁家的灰土,帶走娘家的福氣。上花轎忌不哭,哭則表示不愿離開父母,兼有惜別少女時代的意思,是個懂事的閨女。如果不哭,便是沒教養,娘家人會覺得難堪,女伴會跑過來悄悄勸說:“哭兩聲吧,嘴里哭,心里愿,不哭兩聲不好看!”若再不哭,母親就要悄悄擰她的屁股,讓她哭。途中,若遇對面來花轎,兩位新娘要互換手帕,忌互不搭理,揚長而去。圍觀者忌掀轎簾看新娘,因新娘身上有煞氣。行轎路線忌走重道,若遇前面修路,要繞行,不能走剛剛走過的路,去接新娘的空轎和接回新娘的“實轎”,不能同走一條路,應該“東來西走,不走重道”,或稍變路線,這是怕“重”,怕再婚。所謂“轎走回頭路,夫妻不到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新娘下花轎,忌屬虎的人在旁觀看,虎帶兇煞,會招致不祥;忌小孩在旁,小孩愛哭鬧,會沖淡喜氣;忌寡婦及服喪的人在場,怕晦氣帶來不祥;新娘進男方大門,忌踏門檻,門檻上有門神;結婚前一夜,準新郎忌獨睡新床,要讓弟或侄來“壓床”,這樣可以早生貴子;新婚四個月內,忌用新娘的鏡子照別人,因新娘的喜氣比較重,用鏡子照別人,只會讓自己的福分流失;新婚當夜忌沒有人鬧房,民間有“人不鬧,鬼鬧”之說。

  其實,禁忌就是規則,是勞動人民長期實踐而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看似荒唐的一些條款,實則有著積極的意義。譬如:忌圍觀的人半途掀花轎看新娘,說是新娘身上有煞氣,其實是保護新娘不被騷擾。新娘出嫁前,母親反復交代:進婆家大門忌踩門檻,說是門檻上有門神,實則是擔心新娘被門檻絆倒,你想如果新娘剛進門就摔上一跤,那將多難堪!忌小孩圍觀婚禮,說是擔心小孩愛哭,怕沖淡了喜氣,其實小孩參加婚禮,高興還來不及呢,怎么會哭?其實這是保護小孩的措施,因結婚人來車往的,容易踩住、軋住小孩。

  但是,忌屬虎的人觀看婚禮,說是虎帶兇煞,會招致不祥,則純屬迷信。所以舊的禁忌被打破,新的禁忌或說新的規則又會產生,這都是情理中的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網(2007-07-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