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盛唐上清宮 絕代之繁華

2013/11/20 11:42:45 點擊數(shù): 【字體:

盛唐上清宮 絕代之繁華

陽光下,兩位老人從上清宮的房檐下悠閑走過。

盛唐上清宮 絕代之繁華

一位信客向年輕人免費贈送《道德經(jīng)》。

盛唐上清宮 絕代之繁華

    “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這是杜甫在詩中對上清宮的描寫。由于唐朝皇族與老子聯(lián)宗,老子遂成為其祖先,道教遂成為唐朝國教。朝廷在洛陽特設(shè)“老子鄉(xiāng)”,上清宮的地位提升,幾成李唐王室的祖廟。唐玄宗甚至想把它整體搬遷到他的舊宅里去,只是受到洛陽民眾的反對才罷休。唐代上清宮,繁華如夢,萬方輻輳,詩圣杜甫和畫圣吳道子都在此留下了墨寶。

  道家意象,原本不怕荒寂與蕭條,所以霜降過后,我又來到上清宮,想看看一場大雨過后,落葉衰草是否掩住了三清殿的礎(chǔ)石。可我到了那里一看,幾位道士早已把落葉打掃干凈了。

  除了道長之外,這里的趙良真道士我也認識,10年前我采訪過她。她遞給我一些資料,都是小冊子,僅《道德經(jīng)》就有兩三種版本,還有孟津一位信客自費印的一些經(jīng)文。這些材料中雖無畫圣吳道子畫的《五圣千官圖》,但畫中大唐5位天子率領(lǐng)百官,浩浩蕩蕩來上清宮朝拜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一

  隋朝在翠云峰修建了老子廟,使道教有了活動平臺。到了唐朝,李淵稱帝,是為唐高祖。其次子李世民攻破洛陽,剿滅隋將王世充部,然后上了翠云峰,拜謁了老子廟,令當?shù)毓俑煤帽Wo這座廟。

  唐朝一建立,道家吃香了,道教興盛了。為什么?原來,當時社會講究門第,門閥士族勢力大、威望高,但李淵的祖上沒有這種“燙金名片”,也不是什么門閥士族。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神化其稱帝的合理性,李淵需要在歷史名人中找一位與其同姓之人來當祖先,找來找去,他還真找到一個現(xiàn)成的,這便是老子——李耳。

  老子形象偉岸,個性瀟灑,李淵思量:如果尊老子為始祖,既可借“先祖”名氣提升門第,又可借此宣傳李唐王朝取代隋朝的合理性,還可利用道教來教化百姓,一舉三得,豈不美哉!

  于是乎,西渡流沙不知所終的老子,又被請上翠云峰,定格為一尊塑像,坐在上清宮的大殿內(nèi)。時為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實施者是大唐的第三任皇帝——高宗李治。

  話說唐高宗李治,溫文爾雅,與洛陽有緣分,與武后(武則天)的感情深,動不動就攜武后到洛陽休假。他命令洛州長史許力士,在邙山翠云峰建一座上清宮,規(guī)模要超過隋代老子廟。

  洛州的地方官趕緊組織施工,挖地基時,民工挖出一長條石,經(jīng)當時的“文物專家”鑒定,竟是老子當年修煉時所用!高宗立即令人寫文章宣傳:看!老子聽說要蓋上清宮,馬上顯靈了,不僅大力支持,還把自己用過的物品“捐獻”出來了,看來上清宮修得正確,修得及時,修得好啊!

  于是高宗下令,打醮行祭,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

  接著,為了給洛陽上清宮尋找伙伴,高宗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親自到亳州老君廟(今河南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向老子致祭,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回朝后又下令改洛陽上清宮為太微宮,奉祀太上玄元皇帝。

  可是,武后對道教不感興趣,而是熱衷于佛教。高宗看武后不愛道教,就變通了一下,來了個“三教合一”,把儒、佛、道弄到一起作為“國策”:凡我大唐臣民,均可有所信仰,愿意信什么就信什么。

  高宗和武后每次來到洛陽,就住在洛陽宮里。此宮又叫合璧宮,夫妻倆住在里面,一個信道,一個信佛,一男一女,一龍一鳳,可謂珠聯(lián)璧合,倒是與合璧宮的名字相諧。不幸的是,高宗在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初七駕崩于洛陽。此后武后掌權(quán),開始大力弘揚佛教,擴修白馬寺和龍門石窟,建造盧舍那大佛。一時間,洛陽佛教盛行而道教式微,僧侶的地位高于道士。大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后稱帝,改唐為周,取消老子“玄元皇帝”稱號,改稱“老君”;同時《道德經(jīng)》不再作為教科書,貢生、舉子都不用學習這門功課了。

  只可憐,翠云峰上孤身影,一彎冷月伴清風,一城燈火在眼前,卻是半城的佛光半城的燈,唯獨不聞《道德經(jīng)》。上清宮一遇到武則天,就走了下坡路。

  那么,武則天下臺后上清宮又怎樣了呢?

  二

  武則天下臺后,中宗李顯恢復(fù)唐國號,后來睿宗之子玄宗李隆基登基。此人英姿天縱,氣度不凡,尊崇道教,他上臺后第5天,即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八月三十日,就提出要弘揚道教。從此,上清宮迎來爛漫的春天。

  這年十二月,玄宗令西都長安和東都洛陽的道觀住持集中起來開了一次會,會后編寫了《一切道經(jīng)音義》113卷。開元九年(公元721年),為了活躍東都道教氣氛,玄宗請全國著名道士來上清宮講學。李白最佩服的道士吳筠、張果都來到了洛陽。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下詔在西都建太清宮,在東都擴建上清宮,在全國各地建起成百上千座道觀。

  玄宗喜歡道教至極,每每登臨上清宮,看見那青青房舍,便感到輕松愜意,總覺得這道家的意象,是那么超脫凡塵,高于人間,看著看著,便不想走了。這位天才音樂家和執(zhí)著的“戀愛專家”,本來就有狂熱的詩人氣質(zhì),他忽然宣布:把邙山上的上清宮,搬到山下的洛陽城,搬到我昔日居住的宅邸去!

  原來,他當年做藩王的時候,曾住在東都洛陽積善里,地點在洛河南岸,也就是現(xiàn)在的洛陽橋南頭不遠處。據(jù)《舊唐書》記載,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五月,玄宗下令將自己在積善里的舊宅“敕建”為玄元廟。他對大臣們說:“我當年做藩王時,住在東都積善里,應(yīng)在那里建玄元廟。”

  唐玄宗之所以要把玄元廟建在他的舊邸積善里,是因為那里臨著定鼎門大街,乃是東都皇城端門之南、定鼎門街西第一街第一坊。廟設(shè)于此,可與皇宮隔洛水相望,一來可活躍東都道教氛圍,二來可以彰顯玄宗重視道教。

  要知道“玄元廟”就是“上清宮”,玄宗此舉,大有借老子之香火抬高自己之嫌疑。洛陽的百姓尤其是那些文人士紳,一聽說這個消息,便再也坐不住了,大家不愿看著邙山上清宮被改建成洛水以南的玄元廟。因為按照堪輿學的風水理論,北為玄武,是太上老君所在方位,邙山在洛陽城以北,正屬此位,所以上清宮不僅僅是一座道觀,還是洛陽城的靠山與保護神。皇上要把保護神隨便搬到洛水之南,讓“老君”由高處走向低處,東都的保護神就不靈驗了,洛陽的風水就被破壞了,讀書人考取功名就不容易了,官員們升遷也難以指望了。

  于是,洛陽百姓便以自己的方式開始抵制玄宗搬遷上清宮。有的說:“俗話說‘住廟前吉利,住廟后晦氣’,如果廟觀建在皇城端門之南,洛水之北的城坊就成了‘廟后’,洛陽城就不吉利了!”有的說:“玄元廟是官民同往祭拜之所,老君是天下人的老君,又不是皇上一個人的老君,憑什么搬到皇上的舊邸去呢?”  

  老百姓的抵制、鄉(xiāng)紳們的議論、大臣們的進言,使玄宗有所觸動,他最終保留了自己的意見。翠云峰上的上清宮,沒有按皇帝的旨意改建,而是仍然矗立于翠云峰上。如今想來,也真佩服盛唐的“民主”和“寬容”,大概是盛唐的強大和繁榮,給了玄宗這樣的胸襟和氣度吧,要知道他曾下過3次命令,都沒能把上清宮搬下來,這大概是歷史上洛陽人抵制“長官意志”最早也最成功的案例吧。

  三 

  可是,玄宗弘揚道教的熱情不減。

  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正月,他下詔在兩京和各州都建玄元皇帝廟。此次大規(guī)模建廟,不僅僅是敬老君、上香火,還要附設(shè)“崇玄學”,借助學堂的形式弘揚道教,這等于在全國各地建立道教學院。

  玄宗還劃撥巨款,大力擴建上清宮,同時提升上清宮稱謂的等級。他親自賜名,把過去的“玄元皇帝廟”,改為“太上玄元皇帝宮”,后又改名為太微宮。其建筑規(guī)模與西都長安的太清宮相近,主體大殿為大十二開間,中有四條龍柱頂天立地,遠遠看去,莊嚴肅穆;近處瞧瞧:歇山斗拱,飛檐重疊。山門上額書“瓊?cè)A”,東門上額書“九靈”,西門上額書“三清”。東側(cè)是御齋院,供皇帝或皇室人員休憩、用膳。西側(cè)有公卿齋院,相當于貴賓接待室,供王侯公卿小憩和用餐。宮垣之內(nèi),松林連接,大殿之后,洞府深邃。洞府之外,又建了一座高聳入云的齋壇,一柱通天,甚為壯觀。實際上,這片蔚為大觀的建筑群,是雄踞翠云峰之巔的一處皇家豪華園林。

  上清宮(太上玄元皇帝宮)于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落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玄宗下詔:享玄元皇帝老子于此。玄元皇帝不再是簡樸的木牌位,而是換成了一尊老子石雕像,頭戴冕旒,身著袞袍,甚是莊嚴。

  說到這尊雕像,上清宮審美意義上的“三絕藝術(shù)”就被牽引出來——

  原來,朝廷由于對洛陽上清宮很重視,請來了當時最有才華的藝術(shù)家來進行藝術(shù)裝飾,他們是畫圣吳道子和雕塑大師楊惠之。后來杜甫游歷至此,寫了一首詩,恰好湊成“三絕”,這在歷史上非常有名。

  只見這些石雕群像中,老子居中;左邊是文宣王孔子,還有道教四位真人莊子、文子、列子和庚桑子;右邊是唐玄宗和宰相李林甫,均為朱衣朝服,形如真人,栩栩如生。

  畫圣吳道子畫的幾幅壁畫,色彩艷麗,技法高妙,其中《五圣千官圖》場面壯觀,人物眾多。“五圣”指的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吳道子將“五圣”真容繪在大殿正壁上,又將文武千官儀列左右,再以錦繡河山作為背景。此畫用筆入神,畫成之后,被時人譽為“丹青絕妙,古今無比”。全國一時轟動,來觀賞的人很多,杜甫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冬至這一天也來了。他看過之后詩興大發(fā),寫了一首長詩《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曰:“配極玄都■,憑虛禁御長。守祧嚴具禮,掌節(jié)鎮(zhèn)非常。碧瓦初寒外,金莖一氣旁。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詩文很長,在此略去,因為在今人看來,也就是“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這兩句出彩。

  這首詩已能夠說明時人很尊崇上清宮了。杜甫比喻此處居高臨下,就像老子在天上的宮殿玄都那樣,碧瓦金柱的點綴,日月的照耀,使這里的一切都顯得那么莊嚴和高貴。  

  事實也真是如此。在開元至天寶40多年間,唐玄宗把道教推向有史以來的至高地位,把洛陽上清宮的熱鬧繁華渲染得無以復(fù)加。玄宗之后,這座道觀仍然起著支配唐王朝宗教及宗廟活動的作用,直到唐末,仍有著至高無上的榮譽,“太微宮使”只有宰相才有資格兼任。隨后,上清宮帶著它的榮譽和傷痕,進入了五代和大宋時期……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網(wǎng)(2007-11-02)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