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宋代名人大觀 清貧尚愧曾茶山

2013/11/25 14:50:30 點擊數: 【字體:

宋代名人大觀 清貧尚愧曾茶山

臥病在床的曾幾奮起向朝廷上書:現在滿朝上下當臥薪嘗膽,枕戈待旦,方能北復中原。 李玉明 繪
 
    曾幾(1084-1166),字吉甫,號茶山居士,洛陽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正直的他,做過大官,主抓地方財政和刑獄很有一套;愛國的他,寫得好詩,清快、細致的詩風影響了一代詩壇。他與陸游之間的師生情誼,更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一

  《宋史·曾幾傳》是這樣描寫曾幾的籍貫的:“其先贛州人,徙河南府。”曾幾就像現在澗西區的很多居民一樣,是從外地來洛的“遷移戶”。

  曾幾的家族,在宋代名氣不算小。曾幾的父親曾準,字子中,才華橫溢。當時,著名學者、宋代理學創始人周敦頤非常賞識他,對他多有獎掖嘉勉,且把他視為知己。曾幾兄弟4個,大哥曾弼、二哥曾懋、三哥曾開也都以才德而聞名。曾幾父子5人都是進士出身,顯名于兩宋之交,后來皇帝下旨在贛州為曾家父子建了一座“五世名臣坊”。

  除父兄以外,曾幾的3個娘家舅舅孔文仲(字經父)、孔武仲(字常父)、孔平仲(字毅父),皆以詩文聲起江西,人稱“清江三孔”。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從小耳濡目染,曾幾自然是個文學達人。他少年時跟隨舅舅孔平仲學習,小小年紀就氣度非凡,連閱人無數的舅舅孔武仲,見了他都夸他是“奇童”。

  有個小故事,能說明曾幾是怎樣一個“奇童”。曾幾十來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了,曾幾在服喪期間要食素“以示哀痛”。別看曾幾年紀不大,禮制和孝道卻學得很好:按照那時的規矩,服喪吃素,一般要25個月,可曾幾在守孝期滿后,又連續“吃齋”長達14年,最后竟因營養不良而昏厥。大家好說歹說,才讓他打消了這個現在看來有些迂腐的念頭。

  既然曾幾是“奇童”,考試自然難不倒他。他先是跟隨在鄆州(今山東省鄆城縣)做官的兄長外出求學,一不小心就考了個全州第一。他剛滿20歲時,其無兒無女的長兄曾弼在任上溺水而死,曾幾按例被朝廷撫恤入仕。不過,即使沒有被撫恤,曾幾想當官也不難。他在太學深造時,與來自大江南北的學子相比毫不遜色,考試成績總是“優”。在吏部的權衡考試中,他被特賜為進士、“上舍出身”,相當于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優秀大學畢業生”。

  宋徽宗封曾幾為“國子正兼欽慈皇后宅教授”。按理說,這樣一個年少有為的才子,自此仕途應當順風順水了。可是,曾幾自幼受長輩教誨,為人清正廉明,骨子里總有一股如他守孝食素時所表現出來的“迂”勁兒,因此,等待他的是荊棘叢生的官宦生涯。

  二

  現在看來,曾幾實在是沒趕上好時候。他經歷了北宋徽宗、欽宗和南宋高宗、孝宗4代皇帝的統治,其中3個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無能之君。

  曾幾效力的第一個皇帝是宋徽宗。這個皇帝特別崇尚道教,自封道君皇帝,手下自然少不了溜須拍馬的道士。其中有一個道士叫林靈素,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一下子把徽宗迷住了。這小子既得寵幸,裝神弄鬼的把戲自然要耍下去。他搞了一本名為《神霄篆》的符書,不少大臣聞訊后紛紛登門拜求,只有曾幾、李綱、傅崧卿等人稱病不予理會。

  時間久了,曾幾覺得京城呆不下去了,就跑到了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當時,朝廷對前朝的“反革命分子”——“元祐黨人”黨禁正嚴,而元祐時期的諫臣劉安世正好在應天府家中賦閑。一般人連劉安世家的大門都不敢多看一眼,可曾幾卻大大方方地與這位諫臣來往,談論文學等方面的問題。

  曾幾并非真的喜歡和皇上對著干,他只是覺得政治不應該與文學攪和在一起。名列“唐宋八大家”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也在朝廷所列“元祐黨人”的“黑名單”上。大家為了和這些“激進分子”劃清界限,只得抄襲那些格調萎靡的文章。在一次考試中,一名青年在文章里“左”了幾句,立即被其他考官貼上“元祐體”的標簽,直接被Pass(出局)了。作為考官的曾幾“獨憤嘆”,便找了個日子,把這篇文章拿出來給大家念了念,然后把這名青年給錄取了。當時的文學風氣因此有了一些變化,以致“學者相賀”。

  宋欽宗靖康初年(公元1126年~公元1127年),曾幾任提舉淮南東路(今江蘇省淮河以南及安徽省淮河以南的部分地區)茶鹽公事。管理鹽鈔是一件極其復雜的事,不僅關系到民生民用,而且關系到國庫、軍餉,弄得不好“則物價無由可平,邊儲無由可積”。為保證茶鹽供應,朝廷規定:只有從政府領到領鹽運銷憑證“太府鹽鈔”,才能運銷茶鹽。當時正值金兵入侵中原,都城汴京被圍,領鹽運銷憑證死活發不出來。曾幾根據情況斟酌行事,不但未使流通渠道堵塞,還取信于商賈,保證公私雙贏,得錢達60萬。他將錢如數上繳,沒有貪污一文錢。

  不久,曾幾改任提舉荊湖北路(今湖北省大部及湖南省西北地區)茶鹽公事。在湖北諸郡幾乎都被占領,僅存辰、沅、靖三州的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曾幾用庫存的食鹽和當地少數民族“互通有無”,又得錢10萬充實國庫。

  曾幾有識也有膽。當時,自稱官軍卻四處殺掠的孔彥舟,在被招撫為湖北副總管后,以總管的名義令曾幾撥鹽,充作軍用。提舉茶鹽公事官屬請求曾幾撥鹽以免大禍臨頭,但曾幾堅決不給。隨后,鼎澧鎮撫使程昌寓也仗勢要鹽,同樣被曾幾拒絕:“如果我怕死屈服淫威的話,鹽早就給了孔彥舟了。”

  在財政領域初試牛刀后,曾幾靈活運用經濟管理手段,幫國家渡過難關,穩定了大局。后來,他又主持地方刑獄工作,干得也不賴。

  三

  南宋初年,曾幾的三哥曾開因反對秦檜與金議和遭排擠。與兄長持相同意見的曾幾,也被秦檜的同黨“擠”到廣南西路做轉運副使。

  宋代轉運使的職責就是掌管一路財政大權,有巡察轄境、稽考簿籍、舉劾官吏的職權,是中央臨時派遣的財務專員。雖然大權在握,可曾幾不但自己不伸手撈錢,還想法讓下面的官員貪不成,杜絕了官吏從中營私舞弊的行為。

  之后,曾幾寓居上饒茶山7年,自號茶山居士。到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檜被罷相后,曾幾被任命為提點兩浙東路(今浙江省東部地區)刑獄。這一年,他已是72歲高齡,但為朝廷計,他主張矯枉過直,堅決打擊貪官污吏。

  曾幾一上任就砍了刁吏張鎬的腦袋,使得一路百姓拍手稱快。第二年,他調任臺州知府,得知夫人錢氏的族子橫行鄉里,便大義滅親,將其捉拿歸案。黃巖縣令受賄,被兩小吏抓住把柄,縣令遂將二人關入監牢害死。有人告訴曾幾,縣令是當權的沈丞相的門下客,希望他不予追究。可“免死牌”到了曾幾那里就變成了“催命符”——他速審此案,嚴懲了縣令。

  對國家大事,曾幾一點兒也不含糊。叛臣張邦昌死后,朝廷每月賜給張家10萬錢。曾幾幾次上書,朝廷最終取消了張家的撫恤金,給天下士林樹立了一個極佳的“反面典型”。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朝中一些沒骨氣的人請求議和。曾幾當時正患病臥床,聽到這個消息,奮起上書:“掏那么多錢,請求金兵議和,不但一點兒好處沒有,反倒有很大的負作用……現在,滿朝上下當臥薪嘗膽,枕戈待旦,開源節流,把御敵之外的事情先放到一邊,方能北復中原。”

  宋孝宗即位后,定年號隆興,立志光復中原,收復河山。受到鼓舞的曾幾又“上書數千言”,力陳抗金之策。

  年過古稀的曾幾剛直、精干如前,而“迂腐”依舊。曾幾傾向“程學”,但當朝宰相趙鼎提倡程學,時人以標榜“程學”為進身捷徑時,曾幾卻“深閉遠引,務自晦匿”。不過,當趙鼎去位,尊奉“程學”的人明顯減少時,曾幾卻站出來號召大家尊奉“程學”。

  紹興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吳越等地遭受大水和地震災害。時逢祭天大典,宋高宗打算讓曾幾做禮儀官,主持祭天大典。這在當時是十分光榮的事,但曾幾以自己年齡太大、不合禮儀規定為由,婉拒了這一榮譽。

  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年過八旬的曾幾上書請求退休。回顧仕途,他曾三次在嶺外任職,曾做過掌管一路財政大權的欽差大臣,但其臨終時,家中沒有一件南方的物品。南方出產一種珍貴的香料叫沉水香,朝中權貴向他索要此物,他從未應允。他任職臺州一年多,竟連當地最著名的土特產——蚶茶(即蚶子)都沒吃過。

  因此,史家常常拿他和北宋名臣、也曾長期擔任轉運使官的包拯相提并論。包拯曾任端州知府,離任時卻連一塊端硯都沒有。兩人近乎苛刻的清廉,在常人看來實在不可思議。

  四

  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五月,83歲的曾幾病逝于平江府(今江蘇省蘇州市)官舍,謚號文清。

  文清,這兩個字挺有講究。“清廉”、“清明”之“清”,上文已反復提及;這“文”,也確與在兩宋文學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曾幾相配。

  曾幾一生推崇杜甫、黃庭堅,作詩方面也學習這兩個人,后人把曾幾劃入江西詩派也算“實至名歸”。元代的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給江西詩派幾位著名詩人排了排座次:“以老杜(杜甫)為祖……宋以后山谷(黃庭堅)一也,后山(陳師道)二也,簡齋(陳與義)為三,呂居仁(呂本中)為四,曾茶山(曾幾)為五……此詩之正派也。”《宋史·本傳》對曾幾的評價也很精辟:“為文純正雅健,詩尤工。”

  曾幾留給后世的作品,如今只剩下8卷《茶山集》。可是,他留給文學史的,遠遠不止這些。他的兩個兒子曾逢、曾逮也擅長詩文,他的女兒為南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東萊先生”呂祖謙之母。最重要的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中的3人都與他有詩學淵源:曾幾悲農憫農,導引出陸游的農事詩和范成大的田園詩;曾幾自然、輕快的詩歌風格,又為楊萬里的“誠齋體”開辟門徑。無怪乎鄭振鐸先生在他的《中國文學史》(插圖本)中,直截了當地認定“陸游、范成大、楊萬里俱為江西派詩人曾幾的弟子”。

  在曾幾的3個弟子中,受他影響最深的是陸游。陸游很珍惜和曾幾的情誼,他自編《劍南詩稿》時,第一首收錄的便是《別曾學士》。除了向曾幾學詩以外,陸游還向曾幾學習做人。作為一名愛國志士,“一飯不忘君,殆與杜甫忠愛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茶山集》)的曾幾,其人格魅力也影響了陸游。陸游曾說過:“我這個老師三天不見便罷,見了他肯定會跟你談談國家大事。他都70多歲了,家里百十號人,但他從來不擔憂這些,只是擔憂國家的命運啊!”

  曾幾為官清正,不置家產。陸游一生也是以國事為憂,從不做個人的營生打算,老年住著破舊的草屋,他還說“清貧尚愧茶山在,送老湖邊有把茅”。

  在曾幾的祖籍現今的贛州市,有一條以曾幾的謚號命名的文清路。上網搜索一下,我發現贛州市的這條主要商業街,享有“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的光榮稱號。今人不負古人,曾幾若地下有知,當會非常欣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7-12-0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