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洛陽科舉名人大觀(1)洛陽歷史上的狀元郎

2013/11/25 15:54:37 點擊數: 【字體:

洛陽科舉名人大觀(1)洛陽歷史上的狀元郎

狀元鄭顥無奈做了駙馬。 李玉明 繪
 
    狀元是科舉考試中的最高榮譽,非常難得,如在宋代,40萬考生中才能出一個狀元。自隋至清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史上,狀元也不過600多人,而洛陽僅有7人。洛陽的狀元頗有特點: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駙馬狀元是洛陽人鄭顥,宋代的安德裕、安守亮是有名的“父子狀元”。

  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是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狀元孫伏伽,最后一個狀元是清朝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狀元劉春霖。《中國科舉史》上可查的狀元共有616人,若帶上臨時政權開科取士的狀元,共有700多人。

  狀元非常難考,如宋代每年有40萬考生應試,40萬人當中才能出一個狀元。從唐代至清代,地處中原的河南,唐代有15名狀元,宋代有19名狀元,明代有2名狀元,清代只有1名狀元。而洛陽的成績還算不錯,共有7名狀元,其中第一個狀元,是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的狀元賈至。

  賈至是洛陽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

  賈至生于唐玄宗開元六年(公元718年)。此前,科舉考試已經進行多年,他所仰慕的狀元郎也已產生了18名,著名詩人王維早他4年中了狀元。

  賈至的父親名曾,在唐睿宗執政期間擔任吏部員外郎,后被提拔為中書舍人,起草詔令,參與機密事務。唐玄宗登基后,賈曾拜中書舍人,起草文件,倚馬可待,每為玄宗所激賞。

  賈至自幼沉穩機敏,喜讀經史,尤擅長自學,往往無師自通,還寫得一手好文章。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賈至參加乙亥科舉考試,一舉摘得狀元桂冠,一時轟動洛陽,享譽東都。

  賈至狀元及第后,授單父(今山東單縣)尉,掌管一縣治安事宜。不久“安史之亂”爆發,他隨玄宗到蜀地避難,拜為起居舍人。后來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立為帝,是為肅宗。玄宗思想很開明,就勢交出了權力,讓賈至起草肅宗正式接班的文件。賈至寫好之后,把草稿呈給玄宗審閱。玄宗看后很滿意,對賈至說:“昔日先皇(指睿宗李旦)的詔書,多由你的父親(指賈曾)起草,寫得很好。今天這個命冊出自你的手筆,也寫得不錯。兩朝盛典命冊出自你們父子之手,實在是美事。”

  肅宗上臺后,賈至擔任中書舍人,仍在朝中為官。至德年間,將軍王去榮擅殺富平縣令杜徽,按律當斬。但肅宗剛立,政局未穩,正是朝廷用人之際,于是下詔免其死罪。賈至卻是個認死理的人,他認為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何況一個將軍?于是他和另外幾個大臣極力直諫,反對赦免王去榮。肅宗不悅,雖然最后采納了大家的意見,將王去榮就地正法,但仍心存芥蒂。不久賈至工作上出了差錯,于是肅宗將其貶為岳州司馬。

  賈至卻能任勞任怨,在岳州干得不錯,很快官復原職,隨后升為兵部侍郎,掌管京城軍政要務,后又擔任右散騎常侍,協助皇帝處理朝政。他起草文件,文不加點,一揮而就,文采粲然,滿朝文武都稱贊他是洛陽才子。

  賈至性情耿直,不擅變通,一生了無趣聞,于大歷七年(公元772年)去世,享年55歲,留下詩文30余卷。

  洛陽第二個狀元是偃師人武翊黃

  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洛陽出了第二個狀元武翊黃。他是偃師緱氏人,字坤輿。此人來歷不簡單,一生傳奇經歷也頗多。在中國的科舉史上,如果連續考中鄉試解元、會試會元、殿試狀元的,即屬三級連跳,均為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這是極其難得的,在1300多年的科舉史上也只有14人如此輝煌過。而我們這個洛陽老鄉,就取得了這樣驕人的成績。

  武翊黃能連中三元,與他的家庭出身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分不開。他的曾祖父武平一長于文學,官至考功員外郎;其祖父武就官至殿中侍御史;其父武元衡,在唐憲宗執政時期官至宰相,也是唐代著名大臣。

  武翊黃中了狀元后卻犯了一個大錯,和他妻子的隨嫁婢女薛荔談起了戀愛。這薛荔姿容俏麗,把武翊黃迷得顛三倒四。他越看結發妻越不順眼,于是長期虐待妻子,受到輿論強烈譴責,朝廷為此要貶他的官。當時的宰相李紳,與武翊黃有同窗之誼,出來為他說情,終是無濟于事,最后武翊黃只好流寓他鄉。

  我們現在看到的《柳毅傳》,后被編成戲文《柳毅傳書》,講了一個故事:書生柳毅趕考落第,歸途中遇到洞庭龍女三娘。三娘對柳毅哭訴受到丈夫涇河小龍的虐待。實際上,這個“小龍”的原型就是武翊黃。柳毅同情三娘的不幸遭遇,千里奔波到洞庭湖傳書,把龍女三娘受虐之事告訴了她的父親洞庭君。洞庭君雖然心疼女兒,卻不敢發兵。其弟錢塘君聞訊,殺奔涇河,除掉了小龍,救出了三娘。

  《柳毅傳》由晚唐文人李朝威所寫。他寫道:洞庭君為答謝柳毅傳書之恩,要將三娘許配給他。柳毅認為施恩圖報是小人,便婉拒了。柳毅要走,三娘相送,以鮫人之珠相贈,柳毅漸漸動心。后來三娘與洞庭君化作漁家父女來到人間,三娘認柳毅的母親為干娘,最終與柳毅結為眷屬。

  如今《柳毅傳書》已成為越劇經典曲目。在洛陽,這出戲卻沒有市場,尤其是在偃師緱氏鎮,誰讓戲中諷刺了唐朝的咱洛陽老鄉武翊黃呢?

  歷史上唯一的駙馬狀元是洛陽人鄭顥

  很多人以為,誰在科考中中了狀元,就一定能飛黃騰達,春風得意,其實不然。狀元剛入仕時地位很低,尤其是在唐代,狀元遠不如在宋代那樣受優待,考上進士或狀元,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資格。進士得從九品以下官員做起,狀元也只能授九品上官職。所謂“頭戴翎花、曲江游宴”,只是戲曲舞臺上的風光場面而已。

  而戲曲中出現的“中狀元、選駙馬”,史實上也不多見。查遍《中國科舉史》,600多名狀元當中,真正的駙馬狀元僅有一個,就是我們洛陽人!

  此人就是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的狀元郎鄭顥。

  鄭顥原為滎陽人,后來落戶孟津。其生年不詳,出自名門。當時,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為“四大望族”。他的曾祖父鄭羨,官至池州刺史;祖父鄭纟因是憲宗時期的宰相。

  鄭顥考取狀元時才25歲,他奪魁之后沒有通過正常渠道入仕。怎么回事呢?原來,在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唐宣宗李忱為他最喜歡的女兒萬壽公主(宣宗共有11個女兒)選女婿,讓大臣白敏中負責此事。白敏中向宣宗推薦鄭顥,鄭顥卻不買賬。

  在今人看來,鄭顥真是傻瓜,放著皇帝的女兒不娶,憨了?其實那時的人都清楚,公主是金枝玉葉,嬌生慣養難伺候,這種婚姻往往是政治婚姻,多屬拉郎配,哪有真愛可言?這是鄭顥拒婚的原因之一。另外,當時鄭顥已與一個姓盧的女子有婚約,于是他就推托起來,并從長安跑到鄭州避婚。可他最終還是拗不過皇帝,被弄回長安,連哄帶嚇入了洞房。鄭顥從此一直記恨白敏中。這是流傳于孟津一帶的民間傳說。

  而實際情況是,鄭顥當時去楚州(今江蘇淮安)迎娶當地美女盧氏,已經走到鄭州,宣宗急令白敏中將其追回。宣宗為鄭顥和公主完婚后,拜他為駙馬都尉。鄭顥懷念盧氏女,深恨白敏中,后來常在宣宗面前告白敏中的狀。

  白敏中做了媒卻成了受氣包,終日向鄭顥賠著小心。4年后他要出公差,憂心忡忡地跟宣宗說:“當初鄭顥不愿娶公主,是老臣硬逼著他才勉強同意的。只是我從此遠離京城,鄭顥肯定在您面前打我的小報告,老臣我離死不遠嘍。”宣宗笑道:“難道朕會犯糊涂嗎?要是聽信他的話,還能重用你到今天?”說完他讓人搬來一箱子東西,打開一看,里面全是鄭顥給他打的“小報告”。宣宗把這些東西當場銷毀了,說:你就放心地出差吧。

  果然,這個萬壽公主婚后只顧自己,不關心家中之事。鄭顥的弟弟鄭 ,有一次病得很嚴重,宣宗派人過去探望。前去探望的人回來后,宣宗問:“公主在干啥?是否請了醫生為小叔子看病?”令宣宗大為吃驚的是,公主竟跑到慈恩寺看戲去了,跟沒事人一樣。宣宗嘆道:“難怪士大夫家都不愿娶公主,原來問題出在皇家!”他立馬把公主召進宮,讓她站在階下反省。公主怕了,哭著謝罪,宣宗把她訓了一頓,才讓她回去了。

  鄭顥后來歷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檢校禮部尚書,又任河南尹,40多歲時去世。

  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洛陽還出過一個狀元于珪。他祖籍京兆高陵(今陜西高陵),后徙居洛陽,遂稱河南人,生卒年不詳。于珪入仕后官職不顯,事跡不詳,名不揚而終,略去不談。

  北宋初年洛陽連出3名狀元

  到了北宋,洛陽接連出了3名狀元。第一個是安德裕,他是宋太祖開寶二年(公元969年)的狀元。過了3年,他的兒子安守亮當了狀元。又過了5年,偃師的呂蒙正考上了狀元。

  “父子雙狀元”在歷史上極為罕見,北宋卻有兩例,一例是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的狀元張去華,其子張師德在50年后的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考中狀元;另一例就是洛陽的“父子狀元”安德裕和安守亮。

  安德裕的父親安重榮,是后晉成德軍節度使,舉兵反叛后敗亡。安德裕被將官秦習收養,改姓秦。他從小喜愛筆墨紙硯,見到文字就誦讀,少年有志,通曉文史,尤精于《禮記》、《左傳》、《漢書》。后來秦習死了,秦家讓安德裕繼承家產,他推辭道:“這些家產,與我何干?大丈夫應自己建功立業,求取功名,豈能覬覦他人財富?”

  后來安德裕改回本姓,中狀元后歷任歸州軍事推官、大理寺丞等職,著《軍記》、《圖經》3卷,受到宋太宗的嘉獎。他性情耿直且自負,喜歡獎掖后輩,文學家王禹偁、狀元孫何,都得到過他的關心與幫助。可是他愛喝酒,常為時人所指責,所以官位不顯,63歲時去世。

  他的兒子安守亮,自小聰明過人,各級考試都難不住他,在他父親考中狀元后的第三年也中了狀元。當時的洛陽人很自豪,紛紛建議為他們修建“父子雙狀元”牌坊,被兩人婉言謝絕了。

  呂蒙正的家鄉在今偃師佃莊鎮相公莊。他在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狀元,后來還當了宰相,其事跡已在《經典洛陽》上刊載過,這里略去不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8-02-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