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漢函谷關:扼守天險要塞地絲路西行第一關

2014/7/1 16:32:26 點擊數: 【字體:

它北依鳳凰山、南有青龍山、西有奎樓山、東有八陡山,皂澗河環繞遺址西部、南部,在遺址東部與澗河交匯折向東流,形成“四山兩河一雄關”的關塞格局;它扼守天險,控制崤函古道、黃河漕運,歷史上被稱為“中原鎖匙”;它就是漢函谷關,如今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據了解,如今重新規劃的漢函谷關園區環境優美、整潔,附近村民紛紛搬進安置點。近日,記者奔赴漢函谷關遺址,感受這座千年雄關的歷史滄桑。

扼守天險,關中平原命脈地

從洛陽市區沿著310國道向西約40分鐘的路程,漢函谷關管理處和這座千年雄關就坐落在國道的北側。漢函谷關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介紹,漢函谷關是一條縱貫南北長約60余公里的防御體系,主體部分有關塞、烽燧和長墻組成。同時,它北依鳳凰山、南有青龍山、西有奎樓山、東有八陡山,皂澗河環繞遺址西部、南部,在遺址東部與澗河交匯折向東流,形成“四山兩河一雄關”的關塞格局。

近距離觀察漢函谷關,記者看到城磚和石刻楹聯上“爬”滿歷史的斑駁,關道上的車轍,記錄著歷史的痕跡。沿木質棧道登上關樓二層,中央為一座八角樓,有呈“十”字形的過道,還有過道墻壁上的8塊青石材質無字碑,工作人員介紹,“或有函谷關功過后人評的意思”。在關墻東段,夯土和條石是主要組成元素,還有水渠、馬道等精巧設計。

據介紹,漢函谷關建在崤山山脈和澗河河谷之中,扼守在有“天險”之稱的400里崤函古道之上,控制著黃河漕運、崤函北道、崤函南道三條路徑,是洛陽盆地到關中平原的交通命脈,即使在今天也有同樣重要。記者看到,北側雞鳴山上隴海鐵路線的火車呼嘯而過,南側310國道上的車輛川流不息,雄關、鐵路、公路同時匯聚,歷史和現代文明在這里碰撞、交匯。

園區規劃,函關曉月顯生機

記者在漢函谷關遺址內看到,園區內為配合遺址風格,附近沒有現代建筑,樹木郁郁蔥蔥,一旁的澗河緩緩流淌。漢函谷關管理所所長王洪超告訴記者,現在環境優美的漢函谷關遺址,曾因規劃難度大,差點從申報名錄中“除名”。

王洪超回憶,2012年5月,國家文物局的專家組對漢函谷關進行環境考察,結果并不樂觀。“遺址附近的搬遷、規劃難度太大,專家們甚至決定將函谷關從申報名錄中‘除名’。”王洪超說,之后在新安縣委縣政府的努力下,將遺址區域的搬遷、規劃、環境整治工作細化到各個單位,加快進度,終于在第二次驗收前完成任務。

據了解,附近部分村民住宅依關墻而建,在關墻上“順勢”開鑿窯洞。“搬遷之后,我們對窯洞進行回填修復。”王洪超說,通過村民做搬遷工作,擴大并豐富園區綠化種類,重新對遺址周圍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在2012年7月24日,在國家文物局專家新一輪的評定下,漢函谷關遺址正式列入《絲綢之路中國段申遺大名單》。

王洪超介紹,函關曉月是新安八景之一,園區重新規劃后,月色籠罩,漢函谷關顯露出千年的歷史積淀和古樸。

點燃社火村民齊聚慶申遺

據了解,漢函谷關遺址涉及搬遷的村民戶數達到177戶,目前110戶村民已住進新規劃的安置點內。6月24日上午,村民齊聚漢函谷關管理所,通過社火等方式,慶賀申遺成功。

“連我的兒子和女兒,都是在老宅出生的。”今年近60歲的村民呂社子說,人總會對自己成長的地方有深厚感情,當初對老宅不舍,“現在路過東關村,總會嘮叨,到咱家了”。

呂社子介紹,搬遷對于他們的生活是一個轉折點。4年前,呂社子的家里吃水用的是自己挖的井,“現在,安置點有自來水專線,新房子用水比原來方便多了。”呂社子說,安置點基礎設施的完備,道路、用電都比原來方便很多。

據了解,新的安置點距離東關村的距離稍遠,耕地還在原來的區域,這給村民們的耕作帶來一定的麻煩,呂社子指著東關新村內的一條向南的路說,“等這條路修好的時候,就一下子通到函谷關,到時候回去更方便,啥時候都中。”

申遺成功后,呂社子跟著村民一起高興,“我們曾經也是在遺址上住過的人。”

未來規劃保護工作為首要

那么,關于漢函谷關今后的保護、參觀等工作將有什么規劃呢?

王洪超說,對于遺址本身的建設需要經國家文物局的批準,而開發則要結合新安縣的部署工作,近期將在關樓二層加蓋垛口墻,提供更多的安全防護設施,“這個項目已經通過文物局考核立項,垛口墻就相當于城墻上的女墻。”王洪超說,目前,漢函谷關接受團隊預約參觀,詳情可電話聯系新安漢函谷關管理所進行咨詢(0379-65082188)。

“首先是保護遺址,只有保護好才能進行展示、開發、利用等階段,這個順序堅決不能亂。”新安縣副縣長王智明告訴記者,劃定漢函谷關附近的2平方公里范圍內為遺址核心區,對核心區域內的建筑進行規劃,“為了下一步規劃,目前核心區域內不允許再建設新的建筑。”

王智明表示,“保護”是漢函谷關遺址當前規劃工作的重點,現在已聯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大學相關的3家設計單位,為遺址區進行建設開發規劃,“3家同時規劃,評估之后會參考文物專家、規劃專家的意見,強化政府對遺址區的責任。”

“申遺成功后的漢函谷關作為新安的一張文化名片,對提升新安的形象、知名度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王智明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7-0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