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政協委員熱議傳統村落保護

2016/3/14 14:52:21 點擊數: 【字體:

政協委員熱議傳統村落保護
 

國家文物局重點扶持的安徽呈坎村

 
 
    本報記者  胡克非

    “10年內我國傳統村落每天消失100個,這顯示村落消亡的勢頭迅猛或不可阻擋。”2012年,著名作家馮驥才保護傳統村落的呼聲,引發社會各界對傳統村落保護的高度關注。而住建部總經濟師趙暉去年11月在2015首屆“中國傳統村落·黔東南峰會”上的一席話很是鼓舞人心:“經過幾年的努力,傳統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得到遏制,開始邁入保護、改善和復蘇階段。”進入新階段的傳統村落該如何保護?發展中又該警惕什么?在今年兩會上,這成為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修復工作進展順利

    “中國正快步走在現代化的道路上。那么村落面臨著什么?面臨著從村落向城鎮、從農民向市民、從靠土地吃飯向靠專業技能吃飯的轉型。隨之而來的生活與生產方式的轉變,必然給村落帶來巨大沖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張廷皓表示。

    “在農業現代化、鄉村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開發、城鄉統籌發展等多重挑戰和沖擊下,傳統村落不斷遭受破壞甚至消亡。”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婺源縣博物館館長詹祥生談起這些顯得憂心忡忡。

    正是意識到傳統村落面臨的這些危機,近幾年,國家對其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原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向記者介紹了保護傳統村落的情況。勵小捷說,傳統村落保護工作自2013年啟動,兩年來逐步開展相關工作。國家文物局在公布的中國傳統村落中遴選了270個國保和省保集中連片的村落給予了重點扶持。“目前,這些村落的修復工作進展比較順利,部分村落修復工程已接近尾聲。當然以后隨著傳統村落的豐富和擴展,這個數量還會增加。”他說。

    “在保護工作中,一直強調注重整體保護、可持續性保護。在修復文物建筑的同時,注重其使用功能的提升、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居住條件的改善。”勵小捷表示,在修復理念和技術指導中充分尊重傳統村落是有使用功能的文物,與故宮、太廟、長城等失去使用功能只傳承文化信息與象征民族文化功能的建筑區分開。根據這些特點,提出按照年代、建筑規制以及文保單位的級別,分別采取整體保護、局部保護和外貌保護三種不同的修繕方式對傳統村落進行保護。

    重點理順產權問題

    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中,產權是其最大瓶頸。勵小捷認為,傳統村落中私人產權文物建筑的所有權是農民,在維修過程中,如果財政資金全部進入,則有悖于公共財政的性質,但是完全讓農民自己拿錢來修,難度比較大。而該問題不解決,就會出現村里公共建筑得到修繕,而大量私人產權民居破敗不堪的狀況。

    勵小捷表示,針對這樣的情況,在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了以資助傳統村落中私人產權文物建筑修復為主要目的的“拯救老屋行動”,根據價值優先、使用優先、整體優先的原則,籌集資金資助農戶修復村落中的文物建筑。

    私人產權的民居,如何維護開發?張廷皓提出了自愿原則。“我的老家陜西有很多傳統村落,至今保存著明末清初時期的模樣。這些中國村落文化的標本一定要保存下來,而且要活態保護,讓老屋的生命力更強。”張廷皓認為,政府和文物部門應該引導當地居民,讓愿意留在老宅中生活的本地人進行活態保護,讓這些人與文化部門、城建部門簽訂相關的合同,秉承自愿原則對文化遺產進行傳承。“他們就是這里的主人,絕對不要把他們當演員,讓他們自愿把這個義務履行下去。這種新的理念也許也可以解決一些現實問題。” 張廷皓提醒。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張建國認為,古村落保護的目的是讓村落成為老百姓的文化和精神家園,而絕不只是搞旅游開發,打造“旅游景點”。他坦言自己在下鄉采風時發現,許多小城鎮的規劃和村落保護過程中沒有滲透文化要素,一些地方實施村落保護了,也下撥了資金,但保護的動機是想把村落開發成為新的旅游景點,招攬游客創收。“一些村落改造還專門請來專業設計人員,明明有很好的建筑布局和生態特色,非要搞個觀景臺,掛個廣告牌,搞得‘珠光寶氣,瓷磚堆砌’,破壞了原有的生態景觀。” 張建國質疑。

    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

    對于村落保護的資金投入,詹祥生對記者算了一筆賬,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每個撥給300萬元資金,但對于經濟狀況不好的村落來說,300萬元的資金投入在修復保護工作中顯得捉襟見肘。

    全國政協委員、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表示,自己的家鄉福建省積極學習國內外的先進保護經驗,在保護古鎮古村的措施創新上做了不少工作,獲得了持續有效的成果。但仍然有不少古村鎮尤其是坊巷街區和古建筑,由于經費短缺、執法不嚴等原因,陷入保護缺位的困境。搶救性、保護性開發迫在眉睫。黃其森認為,古鎮古村是一個地區的歷史文化名片,也是全社會的文化遺產。古鎮古村的有效保護,對傳承歷史文化、生產生活智慧、留住鄉愁都意義重大,所以相關部門要加快研究制定保護性開發方案,在政策上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古村古鎮的保護開發建設中。

    黃其森的呼吁得到了勵小捷的肯定,目前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拯救老屋行動”只是在全國局部縣和若干村試點。“因為全國試點需要資金量很大,現在還沒有這些能力,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種模式讓社會組織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通過我們創造的經驗和機制,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勵小捷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