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東縣第五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中,稔山鎮長排村蓋仔獅顯得很特別。蓋仔獅是什么?據了解,蓋仔獅即舞獅表演,長排村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舞蓋仔獅表演方式。日前,在惠州市第四屆民間藝術博覽會上,蓋仔獅傳承人陳志豪的表演讓人感受到了其魅力。除了蓋子獅,在文化傳承的道路上,陳志豪付出了許多汗水和努力。他希望在舞獅習武的同時,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9月7日《惠州日報》)
蓋仔獅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不論其藝術表演形式,還是歷史發展演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文化傳承價值和意義。舞獅表演是富有中華傳統特色的重要文化表演形式,在一些地區的民俗文化中占據著較為突出的位置。可以說,通過對舞獅文化內涵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全面地挖掘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與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近些年,一些在過去具有影響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的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慢慢地消失了,有的面臨著困難的生存狀態,瀕臨絕跡的危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多樣性的文化發展日益豐富著人們生活;另一方面,非遺項目傳承與傳播面臨著諸多困難與問題。
惠東縣蓋仔獅傳承人陳志豪21年致力于舞獅表演,并潛心研究項目的傳承與發展,每逢周末及假期,還會回鄉給孩子做舞獅指導,實屬難得,而其在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時,面臨著各種困境,理應得到社會各方的關注與重視。
非遺項目是人類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精心呵護,需要大家的支持,如此才能使得各種傳統民間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以豐富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