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有300年歷史的太倉毛筆前景堪憂

2013/9/18 17:21:51 點擊數: 【字體:


有300年歷史的太倉毛筆前景堪憂
太倉毛筆制作技藝傳承人潘占堆在拴系毛筆材料


    閱讀提示 | 2009年,孟津縣平樂鎮太倉毛筆被評為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考證,太倉村的毛筆制作始于明末清初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多以家庭作坊為主,純手工制作,代代相傳,在清朝至民國前后達到興盛。太倉毛筆最輝煌時,曾作為清代吏部的辦公用筆。太倉村制作毛筆者多為潘姓人,在鼎盛時期有“南湖北潘”(湖:指浙江湖州)之說。

  但是,“太倉毛筆”也難逃工匠流失、傳承乏人等宿命。如今,村子1100余人,卻只有一名68歲的老漢潘占堆在做手工毛筆,太倉毛筆制作技藝瀕臨失傳。這一頗具傳奇色彩的民間技藝為何會陷入后繼無人的窘境?這項民間技藝如何與書法經濟接軌,得到市場認可?昨日,大河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探訪。

  一張雙人桌,承載著300年制筆文化

  昨日上午,本報記者驅車來到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太倉村,拜訪了太倉毛筆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潘占堆。靠近路邊的一座兩層小樓就是潘占堆的家。一塊不太顯眼的商店牌子映入眼簾,牌子上方寫有一行小字“河南省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太倉毛筆”,牌子下的大門緊閉著。

  “上面那個牌子目前只是一個招牌,牌子下面的這家店,已經不是太倉毛筆制作坊了……”潘占堆尷尬地告訴記者。他說,在家人的一致建議下,他的“作坊”早已變成了他家二兒子潘燦峰的飯店包間;而他制作太倉毛筆的地方,只有他家二樓狹小的客廳里擺放著的那一張雙人桌。

  潘占堆介紹,太倉村的毛筆制作始創于明末清初年間,太倉毛筆最輝煌時,曾作為清代吏部的辦公用筆,工匠多為潘姓人,在鼎盛時期有“南湖北潘”(湖:指浙江湖州)之說。

  太倉毛筆讓潘占堆值得驕傲的還有:太倉村,曾是我國最有名的毛筆三大產地之一。這三大產地分別是浙江的善璉湖筆、河南的太倉毛筆以及河北的侯店毛筆。

  “為啥這么好的東西,這么好的制作技藝,就是沒人愿意來學呢?”正說著太倉毛筆的榮耀光環史,潘占堆卻突然轉過話鋒,一臉憂愁,一臉不解地詢問記者。他說,他是他家制作太倉毛筆的第十代傳承人;他有兩個兒子,可沒有一個人愿意來繼承他這門擁有上百年歷史的傳統技藝。

  曾因技藝傳承問題和家人爭吵過多次的潘占堆也想過招收學徒,可至今還未招到一個。潘占堆告訴記者,為了保存住這百年技藝,只要有人愿意來學,他免費教都可以。

  規模太小,逐漸丟失市場

  昨日下午3時左右,記者來到洛陽老城區西大街麗景門,走訪了6家經營文房四寶的商戶,其中4家經營者表示并沒有賣過“太倉毛筆”,也沒有聽說過。

  “太倉潘占堆的只有幾只羊毫小提斗,其他已經斷貨。”壽石齋的沈老板對記者說。“前年我們準備代理他的,還專門騰了一檔貨架,放了七八款,其中小楷、中楷市場反應挺好的,但是生產量太小了,我們做批發,有一次有家學校訂貨要200支,但他要做一兩個月,顧客根本等不了。”沈老板略有遺憾, “毛筆制作的每一道都是純手工,沒有機器代替,浙江善璉制作毛筆的工廠都是幾百名工人流水作業。”

  “我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用過太倉潘有朝的毛筆,質量很好,尤其是小楷,不掉頭不掉毛。”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范夏威先生對記者說,他是七寶閣的經營者,他也想賣洛陽的品牌,但是量跟不上。

  昨日下午,本報記者咨詢了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焦紀召,他告訴記者,雖然是洛陽人,但也沒聽說過太倉毛筆。了解情況后,焦紀召說,保護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太倉毛筆制作技藝,需要規模生產,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和支持,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經濟文化產業方面的專家投入進去。記者 胡公崗 李彬 文圖【原標題 :有300年歷史的太倉毛筆前景堪憂】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2013-09-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