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游俠一謙虛,名聲就很大
2013/8/12 17:31:03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郭解是漢朝最著名的游俠,長得短小精悍,不愛喝酒,估計是怕酒后誤事,沒殺成人反而被人所殺。郭解年輕的時候是一個純粹的暴力主義者,干盡了壞事,只要惹著他一點,哪怕是一個眼神不對,就暴起殺人。至于大規(guī)模的械斗、造假幣、盜墓,更是家常便飯。郭解的運氣一直不錯,被官府緝拿的時候,往往能在千鈞一發(fā)的時刻逃脫,更給他罩上了一層傳奇色彩。
年長之后,郭解突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變成了一個富有正義感的游俠,時時檢點自己,以德報怨,替人做事不求回報。有一件事最能說明郭解的這種變化。
郭解的外甥仗著郭解的名頭到處為非作歹,有一次跟人喝酒,對方明明酒量很淺,該外甥非得逼著對方不停地喝,不喝就硬灌。對方也不是好惹的主兒,剛開始的時候,看著郭解的面子讓該外甥三分,后來實在忍無可忍,拔刀殺了該外甥。酒醒之后,一想郭解惹不起啊,于是連夜逃亡。郭解的姐姐到處找不到兇手,便遷怒于郭解,說:“你的名頭這么響亮,人家殺了你的外甥,你居然找不到兇手!”為了進一步羞辱郭解,激怒郭解,該姐姐竟然把親生兒子的尸體扔到路上,曝尸于光天化日之下,意思就是:郭解你看著辦吧,看看丟的是誰的人。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郭解只好發(fā)布了通緝令。殺人兇手自知無法繼續(xù)躲藏,于是來向郭解自首,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詳詳細(xì)細(xì)地告訴了郭解。郭解一聽大怒:“殺得好!應(yīng)該殺!我外甥原來是這樣一個混蛋!”郭解放走了兇手,回過頭來親自操持外甥的喪事。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郭解不再像年輕時那樣不問青紅皂白地亂殺一氣了,在他看來,那根本就是不入流的游俠,F(xiàn)在的郭解成熟了,義字當(dāng)頭,明辨是非,慢慢成長為一代大俠。
因為名聲響亮,郭解不管到哪兒,人們都非常尊敬他,也可以說是害怕他?墒怯幸淮,有個人居然叉開腿坐著,傲慢地看著郭解從眼前走過。郭解的朋友看不過去了,想殺了這個傲慢之徒。郭解趕忙制止說:“我在這兒住了這么多年,居然不被人尊重,肯定是因為我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還不夠,那個人有什么罪呢!”郭解私下囑咐相熟的尉史:“我很關(guān)心這個人,輪到他服勞役的時候,請你多多關(guān)照,免了他吧。”有了郭解的這句話,每次服勞役的時候,官吏都不去騷擾那個人。那人很奇怪,私下里打聽,原來是郭解在暗中庇護他,于是慚愧至極,上門向郭解負(fù)荊請罪。
郭解為人謙和,像所有的黑社會老大一樣,從來不和官府發(fā)生正面沖突,而且出入縣衙門的時候不敢乘車,以示恭敬。即使到別的郡國替人辦事,能辦成的事情一定把它辦成,不能辦成的也要盡量讓雙方都滿意,然后才敢上致謝的筵席。雒陽有兩個結(jié)仇并互相尋仇的人,當(dāng)?shù)氐暮诎變傻勒{(diào)解了無數(shù)次也調(diào)解不了,有人請郭解出面。郭解選擇了一個深夜去見仇家,仇家看在郭解的面子上勉強同意和解。郭解就對仇家說:“聽說很多人都調(diào)解不成,你現(xiàn)在給我面子,但我不能越俎代庖,讓他們沒法做人啊。請你在我走了之后,再讓他們來調(diào)解,你再給我一個面子,就聽從了他們的話吧。”于是郭解連致謝的酒席也不吃了,連夜撤離,不讓人聽到一點風(fēng)聲。
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朝廷要把富豪都遷徙到茂陵去,郭解的家庭財產(chǎn)不符合三百萬的富豪標(biāo)準(zhǔn),可是遷徙名單上卻有郭解的名字。大將軍衛(wèi)青出面為郭解說情,漢武帝可不是傻瓜,說:“一個平頭老百姓,竟至于讓將軍說情,他家里窮嗎?”于是遷徙郭解。當(dāng)?shù)刂鲝堖w徙郭解的官吏是縣椽,他是楊季主的兒子,郭解哥哥的兒子為了報復(fù),砍了楊縣椽的頭,楊家遂和郭家結(jié)了仇。
遷到茂陵之后,當(dāng)?shù)氐暮诎變傻罓幭嘟Y(jié)交郭解。這時,有人又殺了楊季主。楊季主的家人去朝廷告狀,居然在宮門外被人殺了。漢武帝親自下令逮捕郭解。郭解逃亡到了臨晉。臨晉的籍少公不認(rèn)識郭解,郭解透過關(guān)系,托籍少公幫助自己出關(guān)。出關(guān)之后,郭解繼續(xù)逃亡到太原。一路之上,郭解都把自己的行蹤告訴收留或者幫助他的主人家,免得人家受牽累。官府追蹤到籍少公,籍少公自殺,于是失去了郭解的線索。過了很長時間,終于抓到了郭解。
郭解下獄之后,事情還沒有完。在郭解的家鄉(xiāng),有位儒生陪著前來調(diào)查郭解案件的官吏閑坐聊天,郭解的朋友稱贊郭解,那位儒生卻不屑地說:“郭解干的都是作奸犯科的壞事,怎能稱得上賢士!”就因為這一句話,郭解的朋友殺了儒生,割了他那條惹是生非的舌頭。主管的官吏以此事給郭解定罪,可是郭解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殺人兇手也逃得無影無蹤。于是官吏奏呈郭解無罪。可是御史大夫公孫弘?yún)s上奏說:“郭解一介布衣,卻任俠行權(quán),睚眥必報,他雖然不知道這件事,但他的名聲都能殺人,此罪甚至比他自己殺人還要嚴(yán)重。應(yīng)當(dāng)判他大逆無道之罪。”
謙虛的游俠郭解的人生之路到此戛然而止,而且被滅族。
【個性點評】
看看人家漢朝的黑社會老大,放在今天,簡直可以做全社會的道德楷模。看來,不管是白道黑道,最重要的都是“以德服人”。
從司馬遷的記載來看,郭解一生并沒有干什么惡貫滿盈的壞事,所有的“壞事”都是郭解的門客或者是仰慕他的名聲的勇士干的,這就是郭解的一“奇”,奇在僅僅依賴不能當(dāng)飯吃不能當(dāng)錢花的名聲就能讓人為他亡命。用金庸小說中的人物來比擬,郭解就是金面佛苗人鳳,替郭解殺人的那些人就是一夜奔波三百里取苗人鳳仇人首級的胡一刀。【原標(biāo)題:郭解:游俠一謙虛,名聲就很大】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歷史故事網(wǎng) 201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