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食貨志》記載說,從漢武帝到西漢末年的120年間,朝廷共鑄五銖錢280萬萬枚(這種錢,現(xiàn)在可以知道,每枚重3.5克,十錢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算一算,相當(dāng)于精銅87000多噸,在農(nóng)耕社會,這可是不得了的一注大財)。
但是這個類似于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也遭遇民間的抵制,現(xiàn)象就是“盜鑄錢,楚地尤甚”。有銅及舊幣,并不交給朝廷鑄造,而是自已私下交易。一定時間后,市面上“偽鈔通行”,沒人管得了。
這時候,漢武帝又想到了汲黯,楚地正是汲黯的“舊治”,所以想讓他出山,去處理這些民間的“偽錢”。要說起來,這可是“天下第一美差”,呵呵,但是“黯伏謝不受印,詔數(shù)強予,然后奉詔”。
汲黯擺足了面子,然后入朝奉召時,他還對漢武帝說了這樣一段話,當(dāng)時他說:“海內(nèi)虛耗,人口減半,臣自以為填溝壑,不復(fù)見陛下,不意陛下復(fù)收用之。臣常有狗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為中郎,出入禁闥,補過拾遺,臣之愿也。”
上曰:“君薄淮陽邪?吾今召君矣。顧淮陽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臥而治之。”
成語“臥而治之”,當(dāng)然就是來自這里,這種事,發(fā)生在封建社會,其中的牛人,并不是汲黯,細細想來,而是漢武帝。漢武帝這個人,能收能放,真好本領(lǐng)。
呵呵。
對于汲黯,司馬遷曾經(jīng)給他做了一個“好傳”,也屬“憤青”之間“惺惺相惜”,其“贊”曰:
“河南矯制,自古稱賢。淮南臥理,天子伏焉。積薪興嘆,伉直愈堅。”據(jù)考:司馬遷的堂兄司馬安,也是漢武帝時代的大官僚,此人“四入九卿”,當(dāng)朝為相,這個人,與汲黯是很近的親戚,
所以,對于太史公的話,大家也不能全聽,呵呵。
最可惜山川毓秀,不鐘于男子。武則天心機處處,寫得一手好詩,她的詩在《全唐詩》中有好多首,比如: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后生之流,比如李白看后就“傻”掉了,從此不寫情詩。
——題記【原標題:憤青大夫汲黯大事記:淮南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