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五年(29年)春,農(nóng)民軍率五萬余人夜攻吳漢軍營,軍中驚亂,吳漢卻堅臥不動,一會兒營中便安靜下來。吳漢即夜發(fā)精兵出營突擊,大破其軍。然后追討余黨,直至無鹽,進擊勃海,皆平之。接著,又征董憲,圍朐城。建武六年春,攻克朐城,斬董憲。至此,東方平定,吳漢引兵還京。
同年夏,隗囂叛亂,朝廷又命吳漢屯兵長安。
建武八年(32年),吳漢隨光武帝攻隴,于西城圍困了隗囂。光武帝對吳漢說:“諸郡甲卒但坐費糧食,若有逃亡,則沮敗觽心,宜悉罷之”(《后漢書·吳漢列傳》)。但吳漢等到人貪功心切,全力進攻,到期后來糧食日少,將士疲役,逃亡者多,等到公孫述來救,漢軍遂敗。
建武十一年(35年)春,吳漢和征南大將軍岑彭等征討割據(jù)蜀地的公孫述。岑彭破荊門,長驅入江關,捷報頻傳,吳漢留守夷陵,裝露橈船。但岑彭卻被被暗殺。朝廷命令吳漢并將其軍。建武十二年(36年)春,吳漢在魚涪津(今四川省樂山市北)大敗蜀將魏黨、公孫永,進圍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公孫述派其女婿史興率軍往救,被全部殲滅。漢兵乘勝,進入犍為。屬縣都閉城自守,不敢阻擋兵鋒。于是吳漢揮師直攻廣都(今成都市南),迅速攻克,并派輕騎兵燒毀成都市橋,懾于漢軍威猛之勢,武陽以東的小城紛紛投降。
光武帝下詔告誡吳漢:“成都十余萬觽,不可輕也。但堅據(jù)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后漢書·吳漢列傳》)。
吳漢接連獲勝,并未聽從光武帝的告誡,竟乘勝自率步騎兵二萬余人進逼成都。當進至距成都十余里處,于江水北岸扎營,并于江上架設浮橋,派副將劉尚率兵萬余人屯駐于江水南岸,南北兩營地相距二十余里。光武帝得知吳漢如此部署兵力,大驚,下詔書責備:“比□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既輕敵深入,又與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賊若出兵綴公,以大觽攻尚,尚破,公即敗矣。幸無它者,急引兵還廣都”(《后漢書·吳漢列傳》)。
然詔書未到,公孫述已派其將謝豐、袁吉率兵十余萬人,分為二十多營進攻吳漢。又派將率兵萬余人襲劫劉尚營寨,企圖使?jié)h軍不得相救。
吳漢率軍與敵大戰(zhàn)一天,兵敗而退回營壘,謝豐乘勢包圍了吳漢軍。吳漢見形勢危急,召集眾將激勵他們說:“吾共諸君逾越險阻,轉戰(zhàn)千里,所在斬獲,遂深入敵地,至其城下。而今與劉尚二處受圍,埶既不接,其禍難量。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 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zhàn),大功可立;如其不然,敗必無余。成敗之機,在此一舉”(《后漢書·吳漢列傳》)。眾將應諾。
于是,吳漢饗士秣馬,閉營三日不出,并在營內(nèi)遍插旌旗,使煙火不絕,以迷惑蜀軍。第三天夜里,率軍潛出城圍銜枚疾走,過江與劉尚部會合。謝豐等人竟然沒有發(fā)覺。
第二天,謝豐仍分兵一部抵御江北漢軍,自率主力進攻江南漢軍。吳漢親自指揮全軍力戰(zhàn),從早到晚,終于大敗敵軍,斬殺敵將謝豐、袁吉。于是,吳漢乘勝率軍還守廣都,留下劉尚所部繼續(xù)抵御公孫述,并把有關戰(zhàn)況寫成奏狀上報光武帝,而且深切痛責自己的過失。
光武帝閱后批復道:“公還廣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擊公也。若先攻尚,公從廣都五十里悉步騎赴之,適當值其危困,破之必矣”(《后漢書·吳漢列傳》)。
此后,吳漢率軍同公孫述軍交戰(zhàn)于廣都至成都之間,前后八戰(zhàn)八捷,并進駐于成都外城。公孫述請計于延岑,延岑說:“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財物易聚耳,不宜有愛”(《后漢書·公孫述列傳》)。公孫述乃聽從延岑之計,拿出國庫中全部財貨珍奇,招募了五千名敢死之士,交給延岑率領。
延岑在成都市橋假設旗幟,鳴鼓挑戰(zhàn),暗地里卻派遣奇兵,繞到背后,襲擊漢軍。倉猝中,吳漢墮入水中,僥幸拽住馬尾,好不容易才爬上水來。此役吳漢受挫嚴重,且軍中糧草不支,想暫時撤除成都之圍。蜀郡太守張堪料定公孫述必敗,勸他不要撤兵,吳漢從之。
十一月,臧宮進軍成都西北面的咸門。公孫述占卜,說“虜死城下”,大喜,以為這兆頭應在吳漢等人身上。于是親率數(shù)萬人出城與吳漢大戰(zhàn),派延岑抵擋臧宮。雙方激戰(zhàn)。延岑率部三戰(zhàn)三勝,占著上風。公孫述率兵從早上戰(zhàn)到中午,軍隊吃不上飯,疲困不堪。吳漢派護軍高午、唐邯率領數(shù)萬精銳部隊迎擊公孫述。公孫述兵敗逃走,高午奮勇追擊,沖進敵陣揮槍猛刺,刺穿公孫述胸部,公孫述墜馬,手下人將其抬回城去。他將兵權交給延岑執(zhí)掌,當夜死去。第二天,延岑見大勢已去,舉城投降,吳漢斬公孫述首級傳送洛陽,蜀地遂平。
建武十二年(36年)正月,吳漢率軍浮江而下。至宛城,光武帝下詔令其過家上頉,并賜谷二萬斛。
建武十五年(39年),吳漢率揚武將軍馬成﹑捕虜將軍馬武北擊匈奴,遷徙雁門﹑代郡﹑上谷吏人六萬余口,置于居庸﹑常山關以東。
建武十八年(42年),蜀郡守將史歆在成都叛漢,自稱大司馬,攻太守張穆,張穆爬城逃廣都。同時宕渠楊偉﹑朐□徐容等人也各起兵數(shù)千人相應。光武帝因史歆為岑彭護軍,曉習兵事,所以派吳漢率劉尚及太中大夫臧宮等萬余人共同征討。吳漢入武都,調(diào)發(fā)廣漢、巴、蜀三郡兵眾圍攻成都。百余日城破,吳漢誅殺史歆等人。然后乘桴沿江下巴郡,楊偉﹑徐容等人惶恐解散,吳漢誅其首領二百余人,遷其眾與數(shù)百家到南郡﹑長沙,然后率軍回京。
吳漢性強力,每次隨光武帝征戰(zhàn),光武帝不休息,吳漢常常側足而立。不少將領一見戰(zhàn)陣失利就垂頭喪氣,惶怵不安,平日的風度威嚴全失。吳漢卻不然,每到這時,他整厲戰(zhàn)械,激揚士卒,不但毫不氣餒,反而愈加意氣風發(fā)。一次危難之際,光武帝派人去看吳漢,想了解他在干什么。回報說,大司馬(吳漢)正在修治攻戰(zhàn)之具。光武帝深有感慨,說:“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后漢書·吳漢列傳》)!由于他遇變不驚,沉穩(wěn)有力,所以往往能轉敗為勝,轉危為安。圍攻廣樂,他裹傷勉士,失利成都,他閉營礪兵,都是很好的化險為夷的戰(zhàn)例。
每次出兵,吳漢早上接受命令,晚上就可上路,根本不用什么整頓準備的時間;在朝廷任職,樸訥謹慎,形于體貌。他出征時,妻子在后方買了一些田產(chǎn),待他歸來,卻都送給了故舊親友。他說:“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后漢書·吳漢列傳》)!
吳漢在建武年間,居于高位,常受倚重,與他沉穩(wěn)不驚、強力謹質(zhì)的個性很有關系。
吳漢性格中,還存在著鷙狠殘忍的一面。吳漢經(jīng)常放縱部下劫掠鄉(xiāng)里,鄧奉叛漢,就由他的故鄉(xiāng)新野被吳漢部眾劫掠騷擾而起。公孫述死,延岑出降,吳漢居然殺死公孫述的妻子兒女,滅盡他的家族,把延岑也滅了族。并且,任憑士卒大肆掠虜,焚燒宮室,摧殘人民。史載,光武帝聽到消息,勃然大怒,嚴厲地譴責了他。光武帝還下詔切責吳漢的副將劉尚,詔書說:“城降之日,吏人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