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章帝建初六年(81年),護羌校尉鄧訓的妻子陰氏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鄧綏。
鄧綏聰明伶俐,又十分懂事,很惹人喜愛。小鄧綏六歲從讀太史籀的《史書》開始,沒幾年工夫就通曉了《詩》《論語》等書。永元四年(92年),十二歲的鄧綏被選入宮,誰知正要入宮時,她的父親鄧訓卻突然病故。這個不幸對鄧綏打擊很大,她晝夜號哭,守孝三年,結果弄得形容憔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直到三年后的永元七年,她才慢慢恢復了往日的生活。
就在這一年,鄧綏和別人家的女孩們一起再次被選送到宮中。十五歲的鄧綏已經出落得姿顏姝麗,俏然出眾了。第二年冬天,她被晉封為貴人。在鄧綏被封為貴人的同年,陰貴人被立為皇后。陰貴人是永元四年(92年)鄧綏第一次應選時被選入宮的;四年當中,極受漢和帝寵幸。可是自從鄧綏入宮后,和帝的心逐漸轉到鄧綏身上,對陰皇后的愛寵也就隨之而衰了。
大約是自幼讀書和家教嚴格的緣故吧,鄧綏入宮后對陰皇后總是恭肅有禮,小心承事,對同列的那些妃嬪,也總是處處謙讓,從不爭強斗勝。即使是宮人隸役,鄧綏也常常施恩照顧,故得人心。這位十六歲的貴人不僅用她的美貌,而且用她處世大度、謙和知禮贏得了漢和帝的心。
陰皇后認為鄧綏處處維護上下左右的關系,是為了收買人心,所以十分忌恨,甚至覺得自己的失寵與鄧綏入宮有關。于是和外祖母鄧朱一起設巫蠱詛咒鄧綏。等到和帝病危時,她狠狠地說:“等我得意之時,要將鄧氏滅門!”大多數宮人與鄧綏關系很好,故很快就有人將此話傳給了她。鄧綏沒想到將會飛來這樣的橫禍,想到和帝死后陰皇后決不會放過自己,不如隨和帝而死,上可以報皇帝之恩,中可以解宗族之禍,下也可以使自己免遭當年戚夫人那樣的“人彘”之辱。想到這里,她找來毒藥,準備一死了之。
宮人趙五見她要尋短見,連忙上前阻止,急切之中,隨口編造說剛才有使臣來告,皇帝的病已經好了。鄧綏聽了,信以為真,才沒有服毒自盡。誰知事情十分湊巧,第二天和帝的病果然痊愈,這才救了鄧綏的命。
永元十四年(102年)夏天,陰皇后和她外祖母鄧朱行蠱詛咒的事被揭發出來,和帝大怒,命中常侍張慎和尚書陳褒審理此案。牽連到了陰皇后的祖母,叔父陰奉、陰毅,弟弟陰軼、陰輔等人,結果有的被拷打死于獄中,有的流徙邊地,直到鄧綏當了太后,才下詔赦免陰氏之罪,還給他們家財五百余萬。
當時鄧綏沒想到事情會鬧到這地步,再想挽救已經來不及了。陰皇后被廢后,和帝便想立鄧綏為皇后,鄧綏卻一再稱病不出。直到這一年冬天,大臣們上書請立皇后,和帝再次下詔立鄧綏為后,她又辭讓一番,才終于接受下來。
鄧綏成為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免去藩國進獻的珍麗之物,每年只進貢一些紙墨而已。這確是件德政,免去了藩國的負擔,百姓自然擁戴。鄧綏做的第二件事是拒絕給鄧氏封爵。不令外家掌權,維持朝政穩定,又是一件得人心的事。這時候她才二十二歲。
三年后和帝病逝,鄧綏立剛剛出生一百天的劉隆為皇帝。二十五歲的鄧綏成為一個年輕的皇太后,她從此開始稱制臨朝,成為東漢垂簾聽政時間最長的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