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殿的西廂為地藏殿,東廂為白衣殿。白衣殿內供奉白衣觀音銅像一尊。殿內三面墻上繪有彩色壁畫,均系晚清所制。北面和南面繪的是眾僧徒手和持械練拳習武的動作,所以千佛殿亦稱拳譜殿或錘譜殿,北面山墻上繪湛舉和尚在殿前指導僧徒拳賽的情景。后壁北端二間繪“十三和尚救駕唐王”與“活捉鄭將王仁則”的傳統故事。神罩兩側繪制的是降龍伏虎圖,東北和東南壁角是文殊騎青獅和普賢騎白象等。
嵩山少林寺初祖庵
出嵩山少林寺向西北行一公里,便是初祖庵。這座寺院主要是為了紀念禪宗初祖達摩上山修行而建。庵內有山門、大殿、千佛洞,現存主要建筑為一殿、兩亭和千佛閣等。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木構梁架,斗栱都是典型的宋代風格,是河南現存木構建筑中之杰作。殿內梁柱用16欞石柱和彎曲圓木疊成,柱上雕刻的武士、游龍、舞鳳、飛天、鳳戲牡丹、群鶴鬧蓮等圖,工藝精細,神態生動,體現了宋代中葉繪畫和雕刻技藝的水平。大殿東南有古柏一株,相傳為禪宗六祖慧能所植,俗稱馬柏。殿后兩亭有宋代書法家的碑石四十余品。初祖庵不遠的五乳峰中有一“達摩洞”。洞前立有一片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雕刻的雙柱單孔石坊,洞內有“面壁石”一塊,據說是由于達摩在此靜坐面壁九年其影入石所致。佛徒們視此為至寶,可惜已毀于兵火。
二祖庵位于缽盂峰上,庵內有大殿、碑碣數道,庵外有古柏及唐、元、明代磚塔三座,庵南有一塊巨石叫“石削石芙蓉”,傳為慧可斷臂養傷處,名“養臂臺”。庵前有四眼泉水,雖相隔咫尺,但水味各異。據說慧可在此養傷時吃水困難,達摩知道后便用錫杖點幾下,所點之處便涌出泉水,故稱“卓錫泉”。南面還有覓心臺,為慧可行經處。
嵩山少林寺古塔群
嵩山少林寺西300米處,有一片宏大的古塔群,這是安葬歷代高僧、住持、大和尚的墳墓,占地約1.4萬平方米,共有唐、宋、金、元、明、清歷代250多座磚塔和石塔,為我國最大的塔墓群。塔從一級到七級,為四、六、八角,也有柱體或錐體,空心實心均有,大都雕刻塔銘題記。塔林是我國研究磚石建筑的重要實物資料。【原標題:禪宗祖庭 嵩山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