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離開這地道,不守著俺老上級的烈士墓,俺不放心,睡不踏實!”近日,在民權縣李館抗日地道戰遺址采訪時,義務守護在這里長達15年的75歲的老抗日戰士、老共產黨員趙松武向記者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趙松武1930年出生在李館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14歲時就跟隨李館抗日區副區長楊朝起投身了革命。李館抗日地道戰遺址距老趙的家僅有不到2公里的路程,是1940年當地民兵在黨組織帶領下開挖的,全長25公里,形成連接20余個村莊的地道網,可容納1.4萬人,內有洞口、卡口、轉盤、槍眼、陷阱、密室等齊全的設施。抗日戰爭期間,當地民兵利用地道神出鬼沒地打擊日偽軍,曾殲滅敵人600余名。抗日戰爭勝利后,當地政府在地道遺址上為犧牲在這里的楊朝起烈士修了墓立了碑。幾十年過去了,由于年久失修,地道及烈士墓毀壞嚴重。老趙看在眼里,酸在心里。1990年,在村黨支部的支持下,老趙經過深思熟慮,作出了一個大膽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決定,在烈士墓旁建了一間簡易的小房子,背起鋪蓋搬了進去。一開始,許多人對老趙的行為不理解,孩子們埋怨,鄉鄰們搖頭,而老趙不管這些,一守就是15年。
每逢寒冬時節,他總要把烈士墓上的積雪清掃得干干凈凈;大雨過后,他彎著身子鉆入地道,一桶一桶地把積水提出來———15年里,他樂此不疲。這些年里,他還在地道遺址和墓地周圍陸陸續續地種植了許多松樹和柏樹。現在,放眼望去,蒼松翠柏就像老趙一樣,以戰士的挺拔身姿守衛著地道和老首長的墓碑。老趙說,抗戰時跟著老首長打日本鬼子,現在天天守著他,再苦也不覺苦,心里舒坦得很。
據介紹,從今年年初開始,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已有60余批共計1100多人來到這里參觀學習。每逢一撥撥黨員來這里參觀學習,老趙總要給他們一遍遍地講述抗戰時期地道戰的故事,并和年輕黨員們一道重溫入黨誓詞。記者采訪時,恰逢一撥黨員前來接受黨的傳統教育,記者的耳邊響起莊嚴的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編者按:200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6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穿過時光隧道,追尋英勇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跡,紀念逝去的故人,有著特殊的意義。今天推出的趙松武義務守墓15年的故事,給我們展示了一位抗戰老兵半個多世紀緬懷老首長的情懷。(吳濤 崔本倉) 【原標題:抗戰老兵趙松武義務守墓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