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劉秉恕學完《周易》,趕到和林去找輔佐蒙古世祖的劉子聰。蒙古世祖得知,大喜過望,召見劉子聰、劉秉恕兄弟二人,和顏悅色地說道:“朕登基繼位后,總想治理好國家,可不知應怎樣做,今天找二位愛卿來,替朕出個好主意。”
劉子聰聽罷,胸有成竹地答道:“臣認為當務之急,是在中原地區興建新國都。”
蒙古世祖點頭稱是,贊賞地說道:“愛卿說的對,朕讓愛卿還俗,改名叫劉秉忠,把翰林侍讀學士竇默的女兒和奉先坊最好的住宅賞給愛卿。朕封愛卿當太保兼光祿大夫,負責遷都事宜。封劉秉恕當禮部侍郎兼淄萊總管。”
劉秉忠、劉秉恕跪倒在丹陛上,連連叩頭不止,感激涕零地說道:“謝陛下隆恩。”
劉秉恕離開和林,到淄萊(今山東淄博)走馬上任。劉秉恕視察監獄,見里面關著前任總管判決的六個死刑犯人。劉秉恕察言觀色,覺得這六個人不像壞人,下令暫緩行刑。劉秉恕回到衙門,調出死刑犯人的案卷,仔細推敲,發現里面疑點很多。他把六個人從獄中提出,重新過堂審問,方才得知他們全是屈打成招的好人,當即將他們全部釋放。蒙古世祖論功行賞,封劉秉恕當禮部尚書。
卻說宋朝丞相賈似道猜忌執掌軍政實權的劉整,避免他勢力膨脹,威脅自己的地位。劉整見狀,惟恐自身難保,只好秘密與蒙古成都(今四川成都)經略使劉嶷聯絡投誠。劉嶷當即讓兒子劉元振率兵前往瀘州受降,同時急報蒙古世祖。蒙古世祖大喜過望,封劉整當夔路(今四川東南部)行省兼安撫使。宋理宗聞訊,讓四川(今四川)制置使俞興率兵反攻瀘州,攻城晝夜不息。劉整、劉元振拼死抵擋,派人殺出重圍,向蒙古世祖求援。蒙古世祖不敢怠慢,忙派兵救援瀘州,與劉整、劉元振里應外合,打敗攻城宋軍。宋理宗大怒,撤掉俞興官職。
劉整離開瀘州,到和林覲見蒙古世祖。蒙古世祖見到劉整,走下御座,拉住他的手,親切地說道:“愛卿棄暗投明,堅定不移。朕封愛卿當潼川成都行中書省,賜給愛卿一萬兩白銀。”
劉整聽罷,急忙跪倒叩頭,畢恭畢敬地說道:“臣愿為陛下貢獻身家性命,永做朝廷忠臣。”
宋理宗偵知劉整離開瀘州,派開府儀同三司呂文德率兵偷襲瀘州,奪回城池,改為江安軍。劉整從和林趕回,率兵反攻瀘州失利,只好退守潼川(今四川潼南)。劉嶷得病死掉,蒙古世祖封劉元振當成都經略使。劉元振多次在蒙古世祖面前替劉整說好話,保薦劉整當上潼川都元帥。宋理宗讓四川安撫使高達率兵進攻成都,劉元振據城拼死堅守。劉整得知,率本部人馬火速趕去救援。高達早就知道劉整威名,不敢交戰,主動撤退。劉整窮追不舍,在錦江(今四川郫縣)追上敵人,打得宋軍丟盔卸甲,潰不成軍。蒙古世祖論功行賞,封劉整當南京(今河南開封)宣撫使。
且說劉秉忠騎著駿馬,帶著羅盤,尋找新都城址。他走到開平(今內蒙多倫),抬眼望去,但見四周是看不到頭的蒙古草原,牧草茂盛,駿馬馳騁;北面是巍峨聳立的南屏山,峰巒起伏,自成天然屏障;南面是低矮空曠的華北平原,遼闊無垠。這里居高臨下,虎視眈眈,易守難攻,占盡地利之先,確是一塊風水寶地。劉秉忠興高采烈地撥轉馬頭,快馬加鞭趕回和林,向蒙古世祖奏報開平地理形勢。蒙古世祖聽罷,決定在開平興建新都,改名叫上都。
劉秉忠回到上都,從全國征發民夫,夜以繼日苦干三年,終于將上都建成。竣工之日,蒙古世祖親自視察一番,異常滿意,對陪同視察的劉秉忠說道:“愛卿辛苦了,朕賞給愛卿一百兩黃金。”
劉秉忠聽罷,回絕道:“臣不敢居功受賞,上都雖地近中原,畢竟還在塞外,中間隔著長城之險。臣到過金國中都(今北京),發現那里才是最佳國都。中都北靠燕山,南臨中原,人口繁盛,經濟發達,又有初具規模的金國都城建筑,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成為朝廷的都城。陛下有了中都、上都、和林三都,可以方便自如地統治漠北與中原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