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的“炮轟”當然有壓力
在電視劇《山楂樹之戀》中,扮演“老三”和“靜秋”的正是《杜拉拉升職記》中的“情侶檔”李光潔和王珞丹。在他倆中,王珞丹承受著比較大的跟周冬雨對比的壓力,而從劇照看,李光潔似乎正好滿足了大家的想象——事實上,在網絡票選中,他也正是網友心目中最適合的“老三”人選。近日,本報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正在拍攝《山楂樹之戀》的李光潔,聽他講述他理解的那段純潔愛情。面對觀眾的期待,他說自己也是頗有壓力,因為觀眾對角色的想象是演員沒辦法復制的,只能盡力、認真地去對待這個角色。
文/本報記者 莫斯其格
談愛情:純潔之愛并非越來越少
廣州日報:你之前看過《山楂樹之戀》這部小說嗎?最打動你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待書中那個年代的愛情的?
李光潔:看過啊,最讓我感動的是結尾部分,尤其是“老三”去世時給靜秋寫的信和留給她的話。我覺得那種愛情才是愛情吧。那個時候通訊不方便,你寫一封信,對方得等上很長時間才能看到,而現在發個短信幾秒鐘就傳遞過去了。而且那會兒因為物質都不太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吧,所以大家也不會摻雜特別多的雜質在里面,愛情都挺純凈的。
廣州日報:你覺不覺得那時候的愛情太浪漫、太理想化了?
李光潔:不會,其實我們父輩都是那樣過來的。我們的理解取決于我們的認知,如果我們的認知本身就覺得這個東西不行,那我們的理解也不會好到什么地方,所以只有我們看過更多好的作品,有鑒賞力了才會覺得這個東西好。至于觀眾怎么看待這個愛情故事,我覺得不同教育背景的觀眾的理解一定是不一樣的,我沒法要求大家都認為這是好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廣州日報:在你看來,那么純潔的愛情在如今的年代還存在嗎?
李光潔:當然。情感是不分時代的,那種純潔的愛情現在也還會存在于世界的每個角落。有人懷疑這么純潔的愛情現在越來越少了,我覺得只是大家不愿意去傾聽而已。而且,藝術作品雖然高于生活,但它始終是來源于生活的呀。
談“老三”: 我的版本更真實
廣州日報:聽說你曾向張藝謀導演自薦出演電影版“老三”?看了電影版后,會借鑒里面的什么東西嗎?
李光潔:對,當時還不知道還有個電視劇《山楂樹之戀》要拍。當時落選了,因為張導說他想用新演員。在有限的時長里截取了小說的精華,張導將他的理解用很平實、樸實、接地氣的方式傳遞給大家。電影版中的“老三”也挺好的,他非常直接地表達了他自己和張導理解中的“老三”。
廣州日報:艾米最近痛批了電影版,你的壓力大嗎?
李光潔:壓力肯定有,小說是給觀眾去讀的,但電影、電視劇是通過影像來傳達的,不一樣。如果觀眾非要拿小說去套,那沒有哪個演員能讓所有觀眾滿意,原因很簡單,沒有人能復制觀眾的想象,你的想象也不可能讓其他人都接受。
廣州日報:聽說電視版中增加了不少情節,能透露一下嗎?
李光潔:這個劇加了不少新人物,給“老三”增加了不少情感戲。在劇中,他跟父親有親情的碰撞,還加了個朋友,再加上愛情戲,人物豐富了很多。此外,我也為這個完美角色增加了狡黠等特點。因為雖然小說描寫得很完美,但他不可能沒有缺點。我要把“老三”演成一個更為真實的普通人。
談“靜秋”:她有靈性、比較聰明
廣州日報:在合作《杜拉拉升職記》之后,你評價王珞丹“還是個小孩”。為什么對她有這樣的評價?可是你也就比她大3歲。
李光潔:可能我心理年齡比較大,工作經驗比較多,見得多。我原先以為她這么外向、有點鬧的一個人會特別浮躁,但沒想到她對待工作特別認真,我覺得這孩子不錯,所有人成功都是有理由的。
廣州日報:在《山楂樹之戀》中再次合作,覺得王珞丹有什么變化嗎?
李光潔:面對的角色不一樣了,大家的表達方式也不一樣了。她屬于那種比較有靈性、比較聰明的演員,不時會有一些很即興的東西迸發,就像她有一句臺詞說“我媽說不讓我擦粉,就像小老鼠掉面缸里一樣”,這是她即興想出來的,在創作里面這種東西是特別彌足珍貴的。
廣州日報:很多人覺得王珞丹沒有周冬雨“清純”。你是怎么看待的?
李光潔:大家僅憑幾張照片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我覺得對演員并不是很公平的。電影和電視劇的表達方式本來就不一樣,觀眾的觀影方式也不一樣,其實是沒法去對比的。【原標題:李光潔:沒有人能復制觀眾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