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占波這個名字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或許是在2004年2月,他在馬來西亞的射擊亞錦賽上為中國隊射落男子步槍臥射唯一一張雅典奧運會入場券。
不過,沒有多少人會特別留意這個名字。不難理解,一個需要到最后的亞洲錦標賽上才解決席位問題的項目和一個以亞洲第二名的身份拿下一個席位的運動員是不會被寄予太大希望的。
很多轉折恰恰是那樣發生的。那場因為非典而推遲了的亞錦賽意味著一個奧運席位,更成為這個快滿30歲的槍手運動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路的起點。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他在男子50米步槍的兩個項目上都創造了歷史--全部闖進決賽。但是站上三姿決賽一號靶位的時候,他的心臟在打鼓,心跳的聲音清晰可聞。
有一位著名的射擊運動員曾說,打決賽的感覺生不如死,有時候一場決賽下來,左側大腿褲兜的位置都會被自己掐得變了顏色。
很多人說賈占波是幸運的,因為對手出現了低級失誤。但是,賈占波的幸運也是自己爭取來的:至少在資格賽的時候他在同等條件下打出了接近個人最好成績的佳績,至少在幾乎令人窒息的決賽中他挺到了最后一發--沒有出現低級失誤。
后來,有更多的人認定他在雅典遇上了幸運女神,因為在那之后,他在國內國外賽場幾乎都陷入沉寂。
大概沒有多少人知道,2005年新的國家隊組建后不久,賈占波就因病離隊。那個時候的他時常走著路就一陣眩暈,怕拖下去更影響訓練,他選擇了回家治病,一下子就在醫院里躺了兩個月。這種因為頸椎問題造成的腦供血不足算是射擊運動員的職業病之一,無法根治。訓練不到位自然難以有到位的成績。
不過,賈占波確實還有軟肋。從前主練臥射的他在主攻三姿之后在立射上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那個時候他特別羨慕別人40發立射打到390多環。而這40發恰恰是三姿比賽中最容易拉開差距的部分。
從2006年冬訓開始,他和教練馬軍配合在立射方面下苦功,終于見到些成效。雖然還不是完全有底氣,但至少390多環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直到2007年的世界杯美國站,他以資格賽1174環、決賽98環的表現獲得銀牌。
將近4年的起伏磨煉,尤其是伴隨了他3年的“幸運說”、“餡餅說”,有時候真讓人沮喪,但是這個4歲多孩子的父親還是把這些變成了自己前進的動力。
2007年12月10日,再次來到亞錦賽決賽場的賈占波,增加的不只是年齡和頭銜,更多的是底氣、信心。
決賽開始之前,“老賈”就對幾個小隊員說:“看我的吧!”
105環,這意味著決賽平均每發10·5環。同樣是一個奧運席位,不同的是這次是亞洲第一。
更高的出發點,不一定意味著更高的終點。如果能再次站到奧運射擊賽場上就已經是一種勝利。用賈占波的話說,努力了,打出了該有的水平,就不會后悔。(完) 新華社記者沈楠、白旭【原標題:射擊亞錦賽:實力才是關鍵 不要再說賈占波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