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出書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了,僅今年上半年就有朱迅和徐俐來到南京簽售新書。相比之下,張澤群的這本書顯得有些不一樣,這是一本談論城市文化的書。原來2001年開始,張澤群師從馮驥才攻讀碩士研究生。作為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的第一位碩士研究生,他把目前飛速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比喻成是善變的情人,提出城市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的觀點,“全國661個城市,絕大多數城市并沒有城市文化,有的僅僅只是地域文化。正因為如此,他萌生了《城市靈魂》的寫作想法。”他指出南京目前正處于從隨意的城市向愜意的城市轉變的階段。他還透露其實一開始還受了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啟發,“早幾年我看了余老師寫的一篇《上海人》,后來我才繼續自己的研究。”
對于大家關心他是否出自傳,他坦言現在離出自傳還太早,目前他在長江商學院攻讀EMBA,“畢竟處于一個市場經濟的時代,在這個商業的時代,我想學學經濟動物的思維方式和話語方式。”這樣一來他把自己弄得像一個上緊的發條,曾連續四天白天上課晚上主持,只睡幾個小時,但也頂下來了,“累啊!連董卿都很佩服我,其實我自己也很佩服自己,就怕自己精力不夠出錯,可能表現力上有點欠缺,但是沒有出錯。”
報幕也是一種鍛煉
張澤群在剛剛結束了青年歌手大獎賽后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僅僅是個報幕員,此話一出,便引起了記者的猜測:這話聽來似乎有一些幽怨,而昨天張澤群對于這個疑問則開誠布公地說:“41場報幕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鍛煉,缺什么就補什么,現在幾乎沒有節目有這種正規的報幕,這是一種藝術。”
他回憶說,“當最后一個出場的劉和剛即將演唱《父親》時,臺下的人群有一陣躁動,跟他那首歌很不吻合,我只有幾秒鐘的時間用節奏和語氣來轉換和拿捏。”接著他現場又給大家示范了一遍那種深沉和緩緩的節奏,真的讓大家的心有一種平靜下來的感覺。“其實我也可以用輕松調侃的一些碎話來說,但是青歌賽不行。”主持了很多年的青少年節目,他保持心態年輕的秘訣有兩條:向善和向上,另外上博客寫寫自己的故事,回復大家的留言也是他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
對央視一往情深
從話語間不難發現張澤群對央視有著濃濃的情誼,當記者問到他為什么只在央視的網站上開博客時,他微笑著答道:“因為我是央視的人啊。”而面對時下眾多的選秀節目,張澤群也毫不掩飾自己對青歌賽的偏愛,“以我的年齡,我會選擇看青歌賽。因為青歌賽不是選秀,而是一個比賽,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端莊。沒有一個歌手不把青歌賽的舞臺當成人生中必須經過的舞臺。”對于一些比賽有黑幕的說法,自己就是從主持人大賽的選拔中脫穎而出的他說:“社會提供很多機會,選秀也許是最直接的機會。所謂有明就有暗,不管怎么說,主辦方既然敢開考場就比不開考場要更公平,請你們相信主辦方一定是在選拔真正有本事的人,所以我呼吁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我本人就是這么遛過來的。”
當記者好奇地問他:“央視對主持人是否有太多的限制”時,他反問了記者一句:“你喜歡看MV嗎?其實央視的主持人就是一首MV,MV的畫面對規定的音樂有限制但也有突破,就像主持人如果能在崗位上有個性化的體現,就是最好的提升。”實習生董偉平本報記者童立【原標題:張澤群:賣觀點不賣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