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群:發展經濟別忘了“生活”和“文化”
2013/8/26 17:00:5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人物名片
張澤群 央視著名主持人,河南鄭州人
【編者按】
18日、19日,兩場“建設中原經濟區高層研討會”在京舉行,厲以寧、劉國光等一大批國內經濟學界泰斗力挺中原經濟區,并發自肺腑地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中央媒體的廣泛報道,讓京城瞬間刮起一陣強勁的“中原經濟區旋風”,而那些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河南人,更是對咱們自己的經濟區傾注了全身心的關注。與此同時,今報關于建設中原經濟區高層論壇的報道,在中原大地也引發熱議,今報很多讀者打來電話,向我們傾吐他們對中原經濟區的心聲。
【在京河南人熱議】
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澤群是咱河南人,家鄉現在提出 “中原經濟區”的構想,他對此關注已久,并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張澤群認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應該吸取沿海地區工業化的經驗教訓,在關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要關注公眾的“生活”和城市的“文化”。什么時候管理者和建設者能把目光從單純的經濟層面挪開,真正能看到支撐經濟的 “生活”,才是我們時代進步的一個表現。
●能不能也提“中原生活區”、“中原文化區”的概念?
“中原經濟區”應該有什么新的定位呢?
富士康、萬達集團進河南了。萬達集團進河南就是我推薦的。兩年前,文超書記、建才市長在北京開兩會時,我就給他們建議,鄭州有那么多的房地產樓盤,有沒有能夠營造生活氛圍的、商業地產和文化地產相結合的項目?書記和市長當時都說,缺這個。
我就跟書記、市長匯報說,北京有個萬達,在全國做商業地產做得非常好,它是在經營一種生活,里面有商業區、住宅區,還有電影院等許多文化設施。
現在提出了“中原經濟區”的概念,除了“經濟”二字之外,我們能不能提出“中原生活區”、“中原文化區”的概念?
●除了物質保障,我們更需要安定的、安逸的生活
什么叫城市化?無非就是從農業向非農業轉移,是一種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那么僅僅把人從農村拉到工廠里,就是城市化了嗎?遠遠不夠!
沿海地區發展二三十年,有很殘酷的工業化教訓。人,除了有一定的物質保障,我們更需要安定的、安逸的生活。河南有幾千年的文化積淀,現在又有迅速城市化的歷史機遇,所以不能像原來沿海開發經濟特區時,僅僅盯住“經濟”二字。
我們要構建一個適用于現代化的,特別是適用于當下國人新的需要的生活區域。
在中原地區以鄭州為中心,洛陽、開封、新鄉、許昌、平頂山、焦作,基本上構成一個“1小時交通城市圈”,這個城市圈已經形成格局和網絡,那么怎么能夠在這歷史的發展機遇當中,把幾千年的文化串聯起來,適應人們現代化的要求?那就看我們的管理者、建設者是否有很高的審視角度和比較深遠的戰略眼光了。
發展經濟的目的是什么,無非是讓人們更好地生活,如果從改善民生、讓人們更好地生活的角度去著手,是不是一定能帶來經濟的發展呢?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管理者和建設者能真正看到支撐經濟的“生活”才行
今年世博會的主題就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人們為什么走向城市?從古代到今天,根本動因沒有變。
我曾寫過一本探討城市文化方面的書——《城市靈魂》,6年前寫書時,我就引用兩千年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人們是為了更安全、安逸的生活,才擁向城市的。
城市的雛形,都是有城墻的,現在我們是和平年代,城墻已經不在了。
但人們要進入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從大城市到特大城市,還有一個根本驅動因素就是更大的城市有著更現代化的生活,人們還是為了追求更安逸的生活。
可是現在,包括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都沒有以完全開放的胸襟、完全以城市化的心態、完全以城市文明的方式,去對待每一個市民。單有“中原經濟區”夠嗎?肯定是不夠的。什么時候管理者和建設者能把目光從單純的經濟層面挪開,真正看到支撐經濟的生活,這是我們時代進步的一個表現。
●構建“中原經濟區”,揭開了中原“城市文化”的序幕
人類有三種文明方式:狩獵文明、農耕文明、城市文明。城市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第三種方式,城市文化是處于城市文明時代的文化。
從改革開放一直到今天,我們剛剛拉開了城市文明的序幕,我們正要從農耕文明向城市文明進化。對于中國來講,660個城市,真正具有城市文化的城市并不多。
河南的鄭州、洛陽、開封是有歷史的,但它們都屬于歷史的地域文化,鄭州稍微特別一點,鄭州從傳統來講就是商都,而“商”的氣息正是城市文化的氣息。
后來,這種“商”的氣息停滯了。今天,我們要構建“中原經濟區”,實際上是喚醒具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原“商”文化的基因,創建這個區域的城市文化的序幕。
在城市化時代,怎么才能把中原“商”文化的基因好好修復,順暢地發展,是我們城市管理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既然有了“中原經濟區”的概念,不妨把“中原文化區”、“中原城市圈”的整體城市化、現代化做一個統籌的概念去考慮。
既然家鄉提出“中原經濟區”的概念,我們不妨構建個“生活圈”,構建“中原城市文明圈”。如果從“中原經濟區”建設入手,把中原區域內的城市化問題、城市群協調發展問題都解決好,那就一定會解決好河南從農業大省走向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問題。
【本地反響】
積極籌備上市解決好資金問題
尚泓泉 (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兩條腿走路解決好三農問題,今報的這個標題讓我感慨萬千啊。”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尚泓泉拿著9月20日東方今報刊登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院顧問劉國光的專訪說,“‘中原作為內陸人口和經濟運行區域,區域優勢獨特,無論是糧食增長、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還是歷史文化底蘊、資源條件等,都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劉國光的話,專家的聲音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河南的糧食生產優勢,讓我更有信心在河南做好農業。”
尚泓泉說,作為農業大省的支柱農業企業,河南種業做起來卻比別的兄弟省份艱辛。河南地處內陸,經濟不夠發達是造成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之一。
積極籌備上市,解決好資金問題,才能在中原經濟區的這個大舞臺上與同業拼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