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是寫給大眾聽的歌
10年前,謝軍的多首經典情歌曾家喻戶曉,如《憨哥哥的歌》、《烏篷船》等,但1997年他卻從臺前轉為幕后,策劃了周杰倫、蔡依林、古天樂、童安格、邰正宵等多場巨星的大型演唱會。在內地流行樂壇浸淫十多年的謝軍,此番再次“出山”,音樂的風格依然走群眾路線,但是唱法卻從當年的民通轉向了如今的偏搖滾。
謝軍說:“現在很多音樂創作走入一個誤區:歌曲寫給專業人士聽,寫給制作人聽。其實大眾的耳朵才是檢驗音樂的最好標準,所以我的歌都是寫給大眾聽的。就拿《那一夜》來說,它講述的是十年前我的初戀故事,我就親自參與編配,以我對歌的理解,對聽眾的認知在音樂上做相應的表現。《那一夜》唱的是在十幾年后聚會上重逢我大一的初戀女友,對初戀的一幕幕美好回憶,它并不像有些人誤解的“***”,而是表達一種純情。”
對自己的市場把握敏感度十分自信
當記者問到《那一夜》作為主打歌推出后,除了音像以外的衍生利益有多少時,謝軍坦然回答:“當初出這張專輯,有多家唱片公司對主打歌的意見不一,但最終還是根據我本人對市場把握的敏感度,定下了《那一夜》這首歌。這和我做幕后策劃、長期在市場前沿工作有關,當時已經料到會在音像方面有所建樹,但是從沒想過網絡和彩鈴方面竟這么火。可以說,我們通過和聯通、移動、網通、電信的合作,從去年年底至今,在彩鈴這塊約有兩千多萬的收益,甚至超過了在音像這塊的收益,當然,音像方面受盜版沖擊比較嚴重。”
作為見證中國樂壇興衰十余年的資深音樂人,談到今昔樂壇最大的不同時,謝軍慨嘆:“過去的音樂大環境相對現在來說較好的地方在于,不像現在盜版這么猖獗。十年前我在廣州,當時廣州算中國歌壇一個大本營,一年都會有十幾首好歌傳唱流行,但現在出歌很難,媒介載體分流了聽眾,大眾的關注從傳統音像市場轉向網絡等其它載體,盜版沖擊使很多正版唱片商破產,一首歌要紅起來比過去難。我覺得一首歌要紅起來首先自身要具備一定的力度、優勢和傳唱性。像《那一夜》,我們并沒有進行刻意的宣傳炒作,但是市場檢驗證明,它是很有力度的,為大眾所喜愛的。”
《又一夜》歌曲大多來自十年前的創作
在訪談中,謝軍透露,《那一夜》的姐妹版《又一夜》即將隆重登場,目前歌曲已經全部做完,下月將拍攝《又一夜》的膠片MV。謝軍說,《又一夜》沿用了《那一夜》的風格,旋律更好聽,帶有拉丁風情,朗朗上口,尤其在后半部分的音樂編配上更完美。在這張專輯中,帶有云南少數民族風味的主打歌《心在跳,情在燒》、《我來自南方》、《槐花香》等歌均是他十年前的激情創作,其它歌曲也是他十多年來創作積淀的成果。
謝軍介紹說,從今年到明年,《那一夜》、《又一夜》和《再一夜》將會以故事獨白的敘事手法組成愛情三部曲陸續與大家見面。《又一夜》講述的是一對戀人約會,女孩在赴約途中遭遇車禍,患上失憶癥,男孩為喚回真愛執著追求的感人故事。除此之外,由謝軍參與創作的10張專輯也將于2006年粉墨登場,謝軍說:“我希望《又一夜》能夠保持甚至超越《那一夜》創下的成績。”(楚楚 汪承賢)【原標題:十年蟄伏直到“那一夜” 專訪知名唱作歌手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