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孟冉文圖
閱讀提示
今年6月17日,貴州晴隆縣中營鎮新民村新橋煤礦發生透水事故,16人被困井下。25天后的7月12日,就在救援的人們幾乎不抱希望的時候,汝陽籍礦工王圈杰、王礦委、趙衛星三人被發現還活著,并被成功救出!
這是三名普通農民工所創造的人類極限!面對災難,生命展現出的并不全是脆弱,還有堅強與不屈!三名河南小伙所創造的奇跡,足以讓每一個生命為之震顫!
歷史上,因礦難存活時間最長的礦工是一名叫杰克的澳大利亞人,他靠吃煤渣喝泥水在井下270米存活了17天零5個小時。如今,這一紀錄被三名堅韌頑強的河南人改寫。
奇跡過后,三名礦工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但是他們的生活已注定不再普通——他們毅然決定:重回貴州礦區,加入永貴能源救護隊,像當初恩人們救護自己那樣,不拋棄、不放棄地去救護他人……
俺決定回貴州
今年11月26日上午9點,河南汝州火車站。滾滾人流中,三個曾經命懸一線的年輕人即將登上開往貴州的列車。
王圈杰、王礦委、趙衛星——幾個月前,這三個名字因一場礦難傳遍中國大江南北;幾個月后,他們懷揣著鮮為人知的期待和夢想,再次結伴前行。那個差點吞噬他們年輕生命的地方,仍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地。
11月27日上午9點多,貴陽,一輛出租車緩緩停靠在貴開路16號路邊。等候多時的永貴公司黨群工作部部長高坤上前一步,拉開車門。“圈杰、礦委、衛星,一路辛苦。”高坤微笑著,和三人一一握手。“俺又回來了……”趙衛星眼圈一紅,淚水滑落。
今年7月底,三名獲救礦工返回河南,河南煤業化工集團還舉行了歡迎儀式。回到老家后,三人一待就是4個月。
“俺仨是一個村的,光屁股長大的伙伴。”36歲的王圈杰說,雖說很少交流,但三人對未來的迷茫,彼此心照不宣。
“回家不久,聽說永貴公司打算招俺仨當工人,可俺實在不知道該不該再回貴州。”趙衛星坦言,直到11月初,他們三人才聚到一起,商量出路。
“不管咋樣,俺決定回貴州。”他說。
命是救護隊給的
“公司有上千種崗位,小伙子們希望能留在救護隊。”王群芳是永貴公司黨委書記,他當即拍板,同意。
三人為啥相中了救護隊?
“俺的命是救護隊給的,俺就想學好本領,等有機會救別人。”趙衛星話語樸實。
“但話說回來,真希望所有煤礦都別出事,平平安安的多好啊!”趙衛星語調低沉下來,“俺知道困到井下那個味兒,比絕望還絕望。如果真有一天下井救人,俺肯定盡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12月10日下午,救護隊隊長韓亞洲親自開車到貴陽接我們。”趙衛星說,他們走了兩個多小時山路,趕到救護隊所在地時,天已經黑透了。
按規定,王圈杰他們需進行崗前培訓。
12月11日上午,永貴能源救護隊直屬中隊40多名隊員整裝列隊,歡迎三人入隊。
“這是第一次面對面見到救命恩人,他們太了不起了!”王礦委說。
6·17晴隆礦難發生后,永貴公司派出30人組成的救護隊。經過25天“不拋棄、不放棄”的艱苦搜救,7月12日上午11點55分,身處絕境的王圈杰、王礦委、趙衛星被發現,救護隊員將他們成功背出井口。
事實上,這支成立于2005年8月的救護隊是個英勇善戰、屢建奇功的團隊。
“我在隊里值班室看見過很多獎牌,真的為能成為其中一員感到自豪和光榮。”讓趙衛星“自豪和光榮”的救護隊獲得過貴州省第六屆和第七屆礦山救援技術比武團體第一名,被貴州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隊員獲得過“貴州省應急救援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永貴能源救護隊共有110名隊員,90%來自河南。隨著王圈杰等三人的入隊,救護隊直屬中隊增加到了45名隊員。
位于貴州省黔西縣金坡鄉煤洞場村一片千余平方米的區域,是救護直屬中隊的辦公室、隊員宿舍、食堂和訓練場。在這里,王圈杰他們每天享受著“小灶”——在教官張永的示范和指導下,進行跑步、熟悉救護器材、學習救護常識等適應性短訓。
“你看,俺身體一點問題都沒有,恢復得非常好,這樣訓練不過癮。”王圈杰有些委屈,他們想加大訓練量,可隊里不同意,擔心影響身體康復。
按照救護隊的備戰要求,隊員們的日常訓練包括軍事化隊列操練、聞警集合、體能、高溫濃煙等20多項科目。“圈杰他們三個要成為合格的救護隊員,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救護隊副大隊長靳俊杰告訴記者,按國家有關規定,隊員們要參加貴州省每年舉辦的培訓班,進行礦井安全常識、礦山安全法等一系列理論考試,同時要參加個人體能、設備操作等一般技術實踐考核,成績達標后核發救護隊員合格證。
“只有拿到這個證,才具備救護資格。”靳俊杰說,根據三個人目前的表現,至少還需要三個月才能進入培訓班。
三個小伙子干得漂亮
12月22日,大山深處的黔西縣金坡鄉煤洞場村陰云密布,寒氣逼人。“有人受傷,馬上急救!”上午9點,救護隊指揮中心通過電臺發出緊急命令,凝重的聲音回蕩在蒙蒙上空。
不遠處,一個礦工躺在巷道里,他渾身抽搐,汩汩鮮血順著小腿不停流淌。
“我們上!”頭戴紅色安全帽,身著橘黃色制服的王圈杰、王礦委、趙衛星向指揮長請戰。
獲準后,三人立即抬起擔架,跑步進入指定區域,很快用礦燈找到傷員。他們蹲下身子,取出繃帶,拿出藥品;一人協助傷員平躺,保持救治姿勢;兩人給傷員上藥、扎裹繃帶。
確認包扎成功后,三人合力把傷員抬上擔架,一人在前,兩人在后,保證擔架平穩安全,然后迅速起身,疾步離開危險地帶。
“好,不到三分鐘。動作麻利,一氣呵成,完全合乎救護規范!”指揮長摁下手中的計時器,對三人豎起大拇指。
這是一場實戰演習,王圈杰他們交上了一份優秀答卷。一旁的靳俊杰臉上露出了笑意:“按要求,傷員急救時間不得超過7分鐘,三個小伙子干得漂亮!”
早晨6點半起床,先進行體能訓練,吃過早餐后7點50分上班;午餐后休息,下午兩點上班;晚飯后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