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獲救的背后,作為援救者的河南煤業(yè)化工集團永貴能源救援隊也盡顯英勇善戰(zhàn)的能力。
●無論是生還人員的強者形象還是救援隊伍的英雄形象,無一不體現(xiàn)出河南人的硬漢形象。
挑戰(zhàn)極限
7月29日上午10時許,當王圈杰、王礦偉、趙衛(wèi)星做客大河網直播間時,引起網友如潮好評,“生命的強者”“河南人的驕傲”“河南品質”等贊美之詞不絕于網絡。
王圈杰,王礦偉,趙衛(wèi)星,3人創(chuàng)造了礦難史上的奇跡:在僅靠喝井里滲透的污水、在伸手不見五指的260米深處生存了604個小時。
他們挑戰(zhàn)的不僅是生理極限,也是心理極限。
3位強者在被救后,陸續(xù)回憶起井下生存自救的經歷。
6月17日,他們在井下作業(yè)時,聽到一聲類似爆炸聲后,意識到出現(xiàn)事故。王圈杰提議往與井口反方向的高處跑。這個提議,為他們生還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也只有往高處跑,透水才沒有淹沒他們逃生的地方。
他們在井下被困的前兩天,因為饑餓,不得不吃用于支撐巷道的樹木的樹皮,但很臟很難吃,而且吃后肚子很難受,不消化。他們于是就停止了吃樹皮。
之后,他們在找不到任何可吃的東西下,就商量著接點水,剛好頂板上有滲下來的滴水,他們就用安全帽將其收集起來喝。
在整整等了5天沒人來救后,他們曾感到絕望,但王圈杰一直安慰大家說:“不吃飯也能活一個月,我們不會死在這里的。”王圈杰還提議少活動,以減少體能消耗,這些活動包括走動,包括說話。于是從第六天起,3個人靜靜地等待,除了收集頂板滲水外,3人或坐或躺,幾乎不說話。
王圈杰的自救策略是正確的,也是一次成功的心理戰(zhàn)。他在7月29日接受采訪時說,據(jù)他所知,在唐山大地震中,曾有人在廢墟下生存了18天(實際為15天),他自己認為在礦井下最多能生存15天。為了安慰其他人,他就撒謊說可以生存30天。這個“美麗的謊言”成為3人在井下的精神支柱。
在被困后,王圈杰手上戴著一塊電子表,除了礦燈,這塊表成為他們最珍惜的物品。礦燈,可以在聽到有救援隊伍來臨時發(fā)出光亮,事實證明,確實是礦燈將救援人員引到他們身邊。而手表,則為他們計時。他們每天看著表一秒一分地走,堅持到15天時,這塊電子表停止走動。
在陷入不知時間的黑暗里,他們仍然堅守活著的信念,他們被救出來時,以為在井下被困30多天。
“如果我不能活著出去,家里就更困難了。”趙衛(wèi)星告訴記者,這個堅強的信念一直支撐著他,也支撐著王圈杰和王礦偉。
在堅持了604個小時后,他們終于迎來救援人員。
7月29日,記者與趙衛(wèi)星再次握手,比起7月20日的第一次握手,他的手明顯更有力氣。王圈杰和王礦偉的身體狀況也恢復良好。
他們在訪談直播期間,微笑自信的神情也給網友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堅韌不拔
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的3位河南礦工顯示了堅韌不拔的生命意志。這個奇跡或許是偶然,但來自河南的救護隊成功救援他們絕非偶然。
國家安監(jiān)總局救援中心副主任孟斌曾由衷地贊嘆該隊說:“你們很了不起,我們的礦山就需要這樣的救護隊,需要這樣的保護神。”
他們,顯示了河南人英勇的品質。
“6·17”透水事故發(fā)生后,由于礦主瞞報,致使營救時間延誤長達21個小時。6月18日凌晨,當?shù)赜嘘P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緊急趕往事故發(fā)生現(xiàn)場,組織開展救援工作。同時,駐地位于貴陽的河南煤業(yè)化工集團永貴能源公司接到貴州省救援中心的召請。永貴能源董事長、總經理于順德馬上向集團公司匯報,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陳雪楓立即作出決定,讓永貴能源配合貴州省有關部門,迅速組織抽調最強的救援人員,立即趕赴事故現(xiàn)場。
永貴能源當即調度距離事故現(xiàn)場較近的發(fā)祥煤礦30名員工前往救援,同時調派永貴能源救護大隊和興仁煤業(yè)救護人員。
河南煤業(yè)化工集團永貴能源救護大隊在貴州省第七屆礦山救援技術大比武中獲得團體第一名,并獲得模擬救災第一名、軍事化隊列操練第二名、創(chuàng)傷急救第三名。
接到任務后,救護大隊長韓亞州帶領直屬中隊和轎子山中隊各一個小隊迅速趕赴事故礦井。當時下著暴雨,貴州境內山路多,韓亞州帶著隊員一刻未停奔往現(xiàn)場。途中,有時甚至需要貴州省救災指揮中心發(fā)來短信說明路線。
至今,大隊長韓亞州還保留著指明路線的短信。
到達現(xiàn)場后,韓亞州當即被礦難救援指揮部任命為副指揮長,直接參與事故處理方案的制訂、參戰(zhàn)救護力量的分配等,而救護人員顧不得休息就直接到井下?lián)尵鹊谝痪。
按照指揮部統(tǒng)一部署,救護隊員分成四班,分別監(jiān)護運輸反斜巷和主井底等地點。由于事故礦井是一個小煤窯,距離最近的中營鎮(zhèn)還有7公里的蜿蜒山路,救援物質匱乏,指揮部忙于搶險事宜,未能及時給永貴能源的搶險隊員配備帳篷、被褥等物品,隊員在井下作業(yè)8小時后,上井只能在救護車的坐椅上、井口旁邊的大石頭上休息,白天太陽直射,毒辣的太陽曬得他們皮膚蛻皮;而到了晚上,晝夜溫差大,隊員們只好擁擠在一起取暖;尤其是下雨天,隊員們就只能在狹小的救護車上休息。這種情況持續(xù)了一個多星期。
成群的蚊子叮咬,使許多救護隊員的手腳都出現(xiàn)腫現(xiàn)象,但救護隊員沒有一個退卻,打著封閉針,堅持工作在搶險第一線。
不僅如此,在事故處理期間,救護隊員除了休息不好、任務繁重,還有一點就是飲食不習慣。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