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與愛好:讀書、上網、運動
日前,李宗敏從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習回來,風塵還未洗去,就把“請纓書”遞給了領導,申請調往高精度電子銅板帶項目部從事軋機工作。
這個總投資20多億元的新項目廠房已搭建完畢,從德國引進的全套生產設備已運回來,但密密麻麻的外文說明書,讓許多人望而止步。
從管棒廠調到軋機車間操縱銅板軋機,李宗敏得從頭學起。他跟在現場指導的3位德國專家說:“我懂英文,學起來可能更容易些。”
李宗敏16歲高中沒讀完就進了工廠,面對大型設備上讓人眼花繚亂的開關和指示燈,他感覺像進了八卦陣,現實迫使他開始了艱苦的自學。
1992年,李宗敏順利通過成人高考,獲得進入職工大學學習的機會。4年的大學時光,讓李宗敏學到了系統的機電專業知識。
工廠引進的“洋”設備不斷增多,英語成了橫在他眼前的第一座高山。
由于三班倒,他業余時間少,用來學習英語的收音機和錄音機成了他上下班路上的“伙伴”。家里的英語資料摞成了小山,每本都被翻了好多遍。
2003年,管棒廠對4000噸油壓機進行改造,要搞清楚機器的構造,必須把那本30頁的英文說明書讀懂,李宗敏一人擔起了翻譯的重任。兩天后,說明書被翻譯成中文,并編印成冊發到了工友手中,改造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除了英語,20多年來,李宗敏從未間斷過對新技術的學習、吸收。
他自行設計了一套絲桿調節機構,消除了傳統油壓機由于積壓墊提升機械沖擊力大、導致控制用編碼器頻繁損壞的缺點,不但節省了費用,還使油壓機的電氣故障率降到1%;他還將油壓機內擠壓筒的加熱方式從單向改為任意雙向加熱,給企業每年節省費用30多萬元。
學習、工作兩頭奔波,李宗敏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時間更緊了,但他一直堅持每天上網瀏覽英文網站、聽英語廣播、學習專業書籍。他說:“新知識對我有無盡誘惑力,我總是忍不住向前、再向前……”本報記者 鄧超 通訊員 汪恒玉 文/圖【原標題:李宗敏:新知識對我有無盡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