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龍區科技局退休的海世杰,收集了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自己參與選舉的所有選民證。
第一張選民證是1954年收藏的,這是我國第一次實行民主選舉制度。當時海世杰21歲,還在河南省百泉農業中學讀書。作為學生,第一次有選舉的權利,這讓他很激動。他精心保存了這張選民證。如今,這張選民證已經發黃,但上面的“新鄉地區輝縣三小營”的大紅章還清晰可見。
1956年,在南樂縣西邵鄉(現歸濮陽市)農林局工作的海世杰再次參加選舉。他又把這張代表神圣權利的“選票”留了下來。
1973年,海世杰從南樂調到洛陽,在當時的郊區科技局工作。從1980年、1984年、1987年到1990年,他都認真參加選舉,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
1991年,海世杰退休了。雖然人不在單位,但他還是非常關心國家大事,每次選舉,他都按時參加,并細心地收集了1993年、1998年、2003年、2007年的選民證。有一次開會,組織者把選民證給收了,他專門跑去要,組織者奇怪地問:“你要這干啥?都用過了,沒啥用!”他笑著說:“對你沒用,對我有用!”他小心翼翼地給收了起來。
看著這53年內的11張選民證,海世杰感慨萬千:53年,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成為一名古稀之人。而這小小的選民證,反映的又豈止是一個人的半生?
“市民俗博物館里,1958年的選民證作為文物被展覽出來了,那我的1956年版的選民證應該更有收藏價值了。”海世杰說,市文物部門的有關人士曾經見過他收藏的選民證,評價說:“1956年的選民證,我就見過這一張;全套選民證,在河南省也難找出第二套。” 記者 鄭鳳玲 文 圖【原標題:收藏選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