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踏著光潔的水泥街道,數著一戶挨一戶新建的樓房,來到村十字街口,見到幾位正在曬太陽的老人。說起村里近幾年的變化,大家有說不完的話。
李其會老大爺:“托周國允的福,俺村的青壯年都去北京打工了。我的一個兒子、3個孫子也長年在北京搞建筑。聽說俺村的用電量最高。咋能不高呢?你到家里看看,誰家沒有幾件像樣的電器?不光這,俺這個偏僻小村還有二三十輛小轎車呢!”
村民周新洲:“啥?周國允當村支書后俺村的變化?那還用說?只要有眼睛,都看得出來!你看俺村的學校、街道、路燈、機井、住房,哪一樣不比其他村強?”
今年42歲的周國允,已成為我省外出務工人員的杰出代表。他不僅是首屆北京市十大杰出外來務工青年、第二屆全國十大杰出外來務工青年,還是周譚村黨支部書記、安陽市人大代表、滑縣政協常委,去年“五一”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他參與建設的北京建筑,已經超過了40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亞運村9號運動員公寓、西客站郵件處理中心、北京市人大綜合辦公樓、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北址廊、中國遠洋大廈、中華世紀壇、國家大劇院和首都機場新航站樓等等。
周國允是一位杰出的創業者,更是群眾致富的帶頭人。他在北京的公司有6700多人,幾乎全部來自河南。每年僅從滑縣帶出的務工人員就達4500多人,人均年收入近萬元,每年為家鄉帶回4000萬元的純收入。他們中很多人在外成了技術、管理骨干,有的還做了施工隊隊長、項目經理或個體老板;部分人回鄉后成了致富帶頭人。周國允2003年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個人先后捐款50余萬元,用于村基礎設施建設。周國允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他所在的村黨支部被評為農村優秀黨支部。□本報記者李虎成【原標題:樹在百姓心中的碑——記安陽市華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國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