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洛陽一百零八歲老保姆 照料一家三代人親情難舍

2013/9/11 10:00:48 點擊數: 【字體:

洛陽一百零八歲老保姆 照料一家三代人親情難舍
“孫子”、“孫媳婦”正幫保姆奶奶穿衣、梳頭。

 
    她,被鄰居戲稱為“史上最牛的保姆”;她,被雇主一家稱為“活寶”;她,曾被央視兩次“曝光”;她的生日,甚至讓當地政府有關領導都趕來道賀。

  她,就是洛寧縣108歲的老人陳云――她的身份至今仍是保姆,但她在這個做了近半個世紀保姆的家庭里,顯然又不僅僅是保姆。

  老保姆的108歲壽宴

  2007年9月24日,中秋節的前一天,家住洛寧縣水利局家屬院的余俊朝一家16口人迎來了他們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為家中的百歲老人慶祝壽誕。這個習慣,余家已保持了許多年。知情者都為這家人的這一舉動而感動,因為他們的這一重大活動,是給在家里當了44年保姆的老人陳云辦的。

  一大早,已是滿頭白發的陳云第一個起床,挨個兒把大伙兒喊醒。早飯后,一家人忙碌起來,陳云則張羅著給他們分工:老大余俊朝出去買煙酒,“要紅旗渠,五塊的”;老二余俊新出去買糖果瓜子,“去超市買,不要地攤貨”;老三余俊峰出去買鞭炮,“一掛千子頭,兩捆二踢腳”。老人挨個兒吩咐完畢,還要給家中的女人們吩咐活計,老大孫媳婦掃屋子,老二孫媳婦掃院落……等每個人都安排好了,老保姆坐在自己小屋的床上,咧開沒牙的嘴笑了,靜靜地等待前來祝壽的親戚朋友。

  顯然,余家的每一位成員都對老人的生日十分重視,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越了緊隨其后的中秋節。

  老人今年108歲,這一年的生日宴席訂在了洛寧縣委賓館,為了給老人新鮮感,余家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每年的生日宴都在不同的飯店舉行,自陳云90歲生日起,已經持續了18年,小小的洛寧縣城,本就不多的幾家大的酒店,被老保姆的生日宴熱鬧了個遍。

  上午11時,陳云在余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飯店,此前,她一直在家坐在床上與前來祝壽的親戚鄰居拉家常,雖然聽力不太好,但她堅持與每一個湊到她床前的人說上幾句:“身體還行啊,吃啥都香,覺也睡得好,就是走不成路了,再也下不了灶房了……”

  老人喜歡紅色,所以她特地穿上了侄子送給她的紅衣裳和紅繡花鞋,她的侄子在北京工作,好多次都要接她去北京住,但老人不肯,后來侄子又聯系了洛陽的一家干休所,還是被她拒絕了,“就是與這家人相處慣了,到哪兒都不中”。

  前來祝壽的有余家的街坊鄰居,有老人娘家的親戚,也有縣老齡委及民政局的官員,還有來采訪的當地電視臺記者,足足湊了16桌。宴會在給老人輪番祝壽敬酒中熱鬧地持續著,往年的壽宴上老人會喝點白酒,今年老人喝的是紅酒,但敬酒的人很多,老人還是有些醉了。

  一個108歲的保姆,何以在這個與自己無親無故的家庭受到如此隆重的待遇,她與這個家庭,究竟有著什么樣超越骨肉的親情?

  44年“工齡”無私“持家”

  陳云老家在洛寧縣回族鎮王東村,19歲時嫁到城郊鄉塢東村。婚后生了兩個孩子都沒養活,她便收養了鄰村一戶人家的閨女,含辛茹苦把養女拉扯大。

  幾十年一晃而過,伴隨著老伴去世,以及養女遠嫁他鄉,陳云在塢東村再沒了親人。

  1963年,已經64歲的陳云經人介紹到洛寧縣城,給一家人當保姆。陳云的雇主叫余仁錦,余妻叫王桂蘭。余仁錦當時在洛寧縣水利局當工程師,王桂蘭則在縣食品加工廠。當時他們的大兒子余俊朝剛剛出生6天,因為夫婦兩人都是駐馬店市正陽縣人,在洛寧缺親少友,躺在床上的王桂蘭缺人照料,余仁錦急得團團轉。

  陳云的出現,正解決了余家的燃眉之急。

  2007年9月27日下午,雨后的洛寧縣城略顯冷清,記者隨意攔下幾位路人打聽百歲保姆,居民們都笑著說:“是要找史上最牛的保姆不?走,我知道在哪兒住。”

  記者走進余家時,陳云正躺在床上,王桂蘭的大兒媳說:“奶奶前天過生日紅酒喝多了,這兩天胃里不太舒服,以前見客人來可精神了。”記者問王桂蘭還記不記得陳云第一天來余家時的情景,她說:“當時,俺剛生完俊朝6天,躺床上動不了,看她第一眼,就覺得親切,喊了她一聲‘娘’,因為俺從小沒娘。她一來,就給俺又泡紅糖水又洗尿布,可勤快了。”

  王桂蘭之前就聽介紹人說陳云沒兒沒女沒老伴兒,所以第一天她就承諾說要對保姆“活養死葬”,并每月從自己17元的工資中抽出10元給保姆。

  王桂蘭說:“有一段時間我的奶水不好,老人便到處給我尋下奶的藥方,熬藥給我喝,并將我付給她的工錢全買了雞蛋、排骨等給我補身子。我埋怨她不該花自己的工錢,她卻說,還分啥你的我的,養好你們母子的身體要緊。”王桂蘭后來又生了3個孩子,都是陳云帶大的。

  “那時我們工資低、孩子多,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老人還經常到地里挖野菜、拾柴火。孩子們的衣褲和鞋子都是她一針一線做的,她在燈下做活兒一坐就是大半夜。”王桂蘭說。

  據王桂蘭回憶,當時一家人擠在廠里住,生活困難,家里一樣電器也沒有。由于沒有鐘表,為了不讓他們上班上學遲到,陳云每天天不亮就出去看星星估算時間,等天蒙蒙亮先陪王桂蘭去上班,再送孩子們上學。

  王桂蘭的大兒子余俊朝說:“奶奶對俺們幾個兄妹太好了,以前她一發工資就帶俺們上街買好吃的,每月那10塊錢都又花在俺們身上了。”

  “我們兄弟姊妹4個都叫她奶奶,這樣稱呼她是發自內心的。”余俊新說,“小時候天冷了,奶奶用火盆給我們烤被窩;夏天,我常常躺在奶奶懷里,她搖著芭蕉扇看著我睡著。她還經常帶我們去地里掐野菜,教我們辨認什么是面條菜、薺薺菜,回家后,又變著法子做出花樣兒給我們吃。”

  “奶奶是我們家的當家人。”余俊新說,“媽媽不好操心,我們從小都聽奶奶的。”余俊朝弟兄三個找對象,都是經過老人“把關”后才成的,并由老人一手操辦婚事。

  照料三代人親情難舍

  1980年,17歲的余俊朝去甘肅當兵。臨走前,他遠在駐馬店老家的親奶奶特意趕來送行。由于奶奶此前不愿意離開駐馬店到洛陽來,余家的孩子們對親奶奶反而不太熟悉。余俊朝臨行前抱住保姆奶奶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讓當時也在場的親奶奶很是吃了一番醋。

  1984年,余俊朝退伍回家。陳云覺得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再繼續待下去只會增添負擔,便執意要走。然而,余家老老少少都不愿意讓她離開,他們知道她在老家已經沒有房子和親人了,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已經和她建立了割舍不掉的親情。“走也行,你去哪兒我跟著你去哪兒。”余俊朝當時紅著眼這么跟陳云說。最終,老人答應繼續留下來,但從此卻做起了“義工”,再不肯收余家給的一分錢工資。

  1992年,余仁錦因病去世,余家突然失去了頂梁柱,王桂蘭一病不起。此時已經93歲高齡的陳云東奔西走,為余家辦理喪事,并安慰王桂蘭:“人總不能長命百歲,該走的總要走,關鍵是活著的人要好好地活下去。”在2002年之前,老人身體一直不錯,整天不愿閑著,余家的所有人每天依然能吃到老人做的可口飯菜。

  余俊新說,他和哥哥余俊朝兩家4個孩子也都是奶奶一手帶大的。老人對“下下一代人”更是疼愛有加,如果有一個孩子還沒回家,陳云便不讓開飯;幾個孩子的生日,陳云都記得清清楚楚。孩子們回到家也都愛圍著老人轉。

  余俊新說:“奶奶接人待物大方有度,辦事細致周到。家里小事如接待客人、送禮、小孩滿月,大事如婚喪嫁娶、建房等,她都是總指揮。”

  2001年前后,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攝制組兩次趕到洛寧縣,給陳云拍攝專題片。王桂蘭說,俺娘看見有人給她照相可高興了,不拄拐杖就自己上樓了,又是找花生,又是端茶倒水。

  雇主一家的“反哺之義”

  但2002年以后,余家人卻吃不到老人做的可口飯菜了,因為她骨折了。當時,老人端著一盆水上臺階,不小心滑倒,膝蓋骨摔壞了。此后,全家人都成了老人的貼身保姆。全家人心更齊了,他們要把老人當“活寶”養著。“閨女”王桂蘭給老人做飯洗衣服;“孫媳婦”給老人洗臉洗腳;“孫子”背老人出去曬太陽;“小重孫女”給老人端飯菜。

  王桂蘭說:“俺們從來就沒把俺娘當保姆看待,直到現在,俺這周圍一些鄰居還以為俺娘是俺親婆子呢!”

  老人耳背,與她交談有些困難,一句話常常要說幾遍。但當記者大聲問她“這家人待你好不好”時,老人沒等問第二遍,便拍著胸脯大聲說:“這家人待我好著呢!我這么大年紀了,還有這樣的身體,如果家里人待我不好,我能活到今天?”

  余俊新的妻子程紅軍說:“奶奶脾氣好,性格開朗,心胸很寬,我到余家近20年了,從來沒見奶奶發過火。奶奶平時很少生病,偶爾有個頭疼腦熱的,就馬上看醫生,吃藥不見效,就要求打針。奶奶說,小病不治,延誤了,就要花大錢。奶奶從不諱疾忌醫。”

  陳云也有說“胡話”的時候。程紅軍說:“2002年,奶奶摔傷那次,她躺在床上看我們為她倒屎倒尿、洗衣、擦身子,心里不忍,便說:‘老天爺長長眼,快將我這沒用的人收走吧!’我說,‘你給我們做了那么多事,從來不嫌麻煩,我們給你盡孝道是應該的,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老人早上愛喝湯,特別是牛肉湯、羊肉湯還有涼粉湯,有時王桂蘭去街上買,有時余俊新弟兄們去買;老人愛吃水果,余俊新弟兄們隔三差五都提幾兜,各種水果基本沒斷過。

  “老人伺候了我們三代人,為我們一家人付出太多了。我們能多伺候她幾年心里也高興。老人娘家一大家子人,偶爾娘家人也接她過去住,但她住不了兩天,便嚷著要回家,她說回到家里住,心里舒坦。”王桂蘭說。

  老保姆和余家的故事,感動著周圍的人。從2001年起,洛寧縣政府每個月給老人補貼100元高壽老人營養費。近幾年,每逢重陽節,縣里有關領導都要親自來家里慰問。這個家庭連續多年被縣里評為“五好家庭”,去年還榮獲洛陽市“五好家庭”稱號。【原標題:洛陽一百零八歲老保姆 照料一家三代人親情難舍】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河報 2007年09月29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