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千年窯火復燃路——記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柴戰柱

2013/9/11 17:23:31 點擊數: 【字體:

千年窯火復燃路——記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柴戰柱
柴戰柱介紹絞胎瓷作品。本報記者 陳作華 攝


    他沒有高等學歷,但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4項。

    他守在窯火爐旁,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他雙手沾滿泥巴,但把絞胎瓷寫進全國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材。

    他身為民間藝人,但讓當陽峪絞胎瓷載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名錄。

    他,就是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焦作市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柴戰柱。

    一位從窯爐旁走出的工人,是如何成為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繼而又成為我市文物復仿制研究領域第一個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呢?在此,本報記者帶您走近柴戰柱,探尋他為復燃熄滅千年的神秘窯火所走過的人生軌跡。

    學徒工問道千年瓷謎

    今年7月份,有兩個事關柴戰柱的喜訊相繼傳來。一是為表彰他為恢復失傳千年的絞胎瓷制作技藝所做出的特殊貢獻,國務院特命名他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二是他的絞胎瓷作品再次入選最新修訂的全國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材,并與汝瓷、鈞瓷、官瓷并列為中原四大名瓷。

    二十多個寒來暑往,柴戰柱把全部心血融入到瓷泥與窯火之中,而瓷泥與窯火又塑造了柴戰柱的別樣人生。

    那么,讓柴戰柱為之嘔心瀝血的絞胎瓷有何珍貴之處,他的人生又是如何與絞胎瓷融為一體的呢?

    花紋出胎骨,天然去雕飾。行云流水、變化萬千的紋飾與“胎”俱來,自然天成,縱使粉身碎骨也表里如一,且任何一件作品的紋飾都獨一無二、不可復制,因而更顯特立獨行之風、君子自愛之美,以致被譽為“瓷中君子”。這就是在世界瓷器中成為一道奇觀的絞胎瓷。

    “熄滅千年的神秘窯火今又燃起,遺失千載的精湛技藝今又復得。發祥于焦作、在陶瓷王國獨樹一幟的絞胎瓷自北宋消亡而失傳千年之后,如今再與世人見面……得悉絞胎瓷傳統工藝研發成功并經過省級科技鑒定后,我國古陶瓷研究專家拍案稱道:“復活絞胎瓷,堪為瓷藝之幸、焦作之幸、中國之幸、世界之幸!”

    其實,柴戰柱與絞胎瓷的邂逅,本為生活所迫。

    1982年,在高中畢業那年,柴戰柱因一場疾病與高考失之交臂,又因家庭生活困難,在18歲時便進入一家碳素廠干起了窯爐工。可是,這家廠子經營不善,逐步走向倒閉的邊緣。柴戰柱無奈于22歲時離開了工作4年的工廠。

    那時候,焦作還有幾家陶瓷廠。有陶瓷廠就需要窯爐工,柴戰柱打算到景德鎮去學學陶瓷窯爐燒制技術,回來再去陶瓷廠應聘窯爐工。就這樣,他先后在景德鎮雕塑瓷廠、陶瓷研究所打工學習。在這些地方,他不僅在窯爐旁工作,還學到了陶瓷泥土配方、造型設計、燒制工藝等技術。

    在景德鎮打工學習期間,不斷有人因他來自焦作而問起絞胎瓷的事情。他們談起絞胎瓷的歷史地位、藝術價值,嘆息這一珍貴瓷種的不幸消亡。這些話,就像鼓槌一樣一遍遍敲擊在柴戰柱虛以求學的心鼓之上。

    “焦作曾有這么名貴的瓷種,為什么就任其湮滅在歷史的煙云中?我鐘愛陶瓷,又是焦作人,怎能眼睜睜看著這個瑰寶遺失而無所作為呢?”柴戰柱感到,冥冥之中有一個聲音在呼喚,讓他走進當年窯火旺盛的絞胎瓷燒制中心——當陽峪。

    把生命融入窯火中

    借返鄉期間,他來到當陽峪瓷窯舊址,漫山遍野挖尋當年遺留的殘片,走家串戶購買農家收藏的瓷片。他把這些瓷片帶回景德鎮,開始試驗燒制。

    十次、百次,一年、兩年,即使請了許多經驗豐富的陶瓷藝人指點和幫助,但千年之前的絞胎瓷依然如幽靈般不現蹤影。

    試驗說明,絞胎瓷所用的泥料配方、泥色配方、釉料配方、爐溫曲線等均與景德鎮白瓷不同,所以在景德鎮燒不出絞胎瓷。

    1990年,柴戰柱回到焦作。但他沒有去陶瓷廠應聘窯爐工,而是在家里設立個小作坊,開始了無窮無盡的試驗研究。

    尋訪老藝人,請專家指點,自己反復摸索,兩年之內,流云紋、席編紋、羽毛紋、菊花紋、類木紋等傳統紋飾相繼呈現出來——他恢復并掌握了千年之前的傳統紋理制作技藝。

    但是,瓷器變形、開裂,瓷面有氣泡、缺乏光澤度等問題,依然如難以逾越的大山一樣橫亙在他的面前。在用家里的小電爐燒制瓷器失敗上百次后,他把做好的瓷胚送到我市一家燒制生活用瓷的陶瓷廠,借用大型專業窯爐燒制。可嘗試20多次后,他依然一無所得。

    家里的積蓄全都變成了一堆堆廢瓷器,耳邊全都是來自親戚朋友的勸阻聲,他的精神和毅力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他被迫停下試驗。他出走了。半年的時間里,他的足跡遍布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陜西耀州、河南禹州、北京大學、天津工藝美術學院等名窯和高校。這次游歷,讓他明白了一些道理,絞胎瓷是由幾種瓷泥揉和在一起而燒制的,這些瓷泥的膨脹系數、收縮率是不一樣的,因而應采取與單種瓷泥不同的燒制方法。同時,特定的地點所具有的特定物候,也會對特定瓷器的燒制起到特有的作用。

    他回來后,索性把試驗場地設在了當陽峪。

    試驗再次開始。試驗再次失敗。

    但是,數十次試燒之后,一窯瓷器中有一兩件不再開裂和變形,可表層有氣泡、釉面粗糙、不夠精美、手感不好的現象依然存在。

    堅持與不懈在黑暗中向他展示了一絲光明。這絲光明帶他走向了豁然洞開的燦然天地。2000年的一個冬夜。當一爐瓷器燒制到凌晨2時許的時候,液化氣突然快用完了。慌忙之中,柴戰柱一邊讓工人調小火苗,保持相對較低但平穩的爐溫,一邊跑去附近人家借液化氣罐。約半個小時后,燃氣重新供上,爐溫再次調高,繼續大火燒制。

    第二天,窯爐打開,柴戰柱驚呆了——滿窯二三十件瓷器晶瑩剔透,光澤如玉。此時,他恍然大悟,絞胎瓷的燒制窯溫曲線竟是一個升溫、平溫、再升溫的過程。而這時,他所記錄的歷次燒制窯溫資料已有一人來高。

    再創昔日瓷都輝煌

    “在北宋已享有盛譽的絞胎瓷在失傳近千年后重新問世。”2002年5月6日,這條消息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早間新聞播出。焦作絞胎瓷工藝技法被研制恢復成功的喜訊讓全國陶瓷界為之振奮和歡呼。

    2002年,絞胎瓷傳統工藝研發通過省級鑒定,并獲得省科技成果三等獎。省科技廳專家組認為,焦作絞胎瓷的成功研制,不僅恢復了我國古代當陽峪瓷窯的絞胎、絞釉、刻花、剔花藝術,而且有所突破和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填補了當代國內瓷器生產的一項空白。

    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近年來,柴戰柱先后發掘、研制出絞胎瓷基本文飾16種,研發出絞胎仿古瓷、絞胎與浮雕結合、絞胎與鏤雕結合、絞胎與彩繪結合、絞胎與絞釉結合、絞胎與紫砂結合、絞胎雕塑、絞胎瓷版畫等8大類、100多個品種,為豐富和發展我國陶瓷藝術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古陶瓷協會會長、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在考察了柴戰柱所在公司瓷器展館后欣然題詞:“汲古創新,天下稱奇。”

    2006年,柴戰柱的作品《碩果》等入選全國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材,今年再次登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焦作日報 2013年9月1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