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天不負人,辛勞必有報。近年來,一項項成果與榮譽接踵而來。
2009年,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被命名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柴戰柱被命名為該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0年,當陽峪絞胎瓷被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焦作市金谷軒絞胎瓷藝術公司成為獲準使用該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企業。
2011年,柴戰柱所在公司代表我市參與當陽峪絞胎瓷河南省地方標準起草制定工作。
2012年,金谷軒牌絞胎瓷獲得“河南省名牌產品”稱號。同年,該公司被確立為河南省文物復仿制品研究開發基地……
柴戰柱沒有在成績和榮譽面前停下腳步。“瓷器制作具有長久性、傳承性、產業性的特點。景德鎮僅瓷器產業一年就創上千億元的產值,帶動數十萬人就業,我省禹州瓷業產值一年也有上百億元。而絞胎瓷是瓷器中的奇葩,具有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審美取向與收藏價值,我們已經恢復了它的制作技藝,接下去就要努力將其發展成一項文化產業,打造成世界一流品牌,使之成為焦作一張亮麗名片。”柴戰柱說。
如今,柴戰柱圍繞做大做強絞胎瓷產業,制訂了打造名窯、名瓷、名家、名作的發展思路。他力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化古為新,開發出更多符合當代人審美需求的產品。同時,鼓勵和帶動更多的人從事絞胎瓷研發和生產,力爭在五到十年內讓絞胎瓷作坊達到幾百家,形成產業群落,壯大產業規模,再造昔日瓷都輝煌。本報記者 陳作華【原標題:千年窯火復燃路——記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柴戰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