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吳如:別人向我學我也得進步

2013/9/17 9:48:23 點擊數: 【字體:


    4月29日,本報刊發了平煤集團職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吳如的長篇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日前,平煤集團公司黨委、平頂山市委、河南省煤炭工業局黨組陸續作出決定,號召大家向吳如學習。

  昨天,記者再次來到平煤一礦。談起吳如,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宣傳老吳算是宣傳對了,他是真正的勞模!

  吳如:“不下井心里不得勁”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吳如的辦公室,正趕上吳如在和同事們討論五一那天省總工會給他的5000元慰問金的事兒。

記者問吳如5000元怎么個花法,他說:“我打算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為礦上買一些科技書籍。但是我妻子說想把它捐給2008年奧運會。”

  平煤一礦一隊黨支部書記汪建甫忙說:“這錢你絕對不能亂花,一定得給自己家買成東西。省領導、集團領導有交代,我得監督你。”

  老吳無奈地說:“這事兒還不好辦哩,真讓人作難。”

  記者拿出報道吳如事跡的報紙,吳如看到自己的照片上了本報頭版,不好意思地直擺手說:“我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兒,這多不得勁……”

  隊工會主席朱同立告訴記者,五一期間,老吳天天上班,天天下井。“其實我下三個井就行了,但是不下井心里不得勁。”吳如笑著解釋。

  在隊會議室里,記者見到了吳如寫在墻上的目標:愛崗、勤勞、奉獻,爭當全國勞模。

  記者問:“現在大家都在向你學習,你有何感想?”

  吳如說:“別人向我學,我該怎么辦?不能走著走著站住吧?我也得不斷進步才行!我總感覺自己做的事情太小,對社會的貢獻太少,是大家把我抬到了這個地位。我做的事情是舉手之勞,比起許多英雄的事跡來說不值一提,還有許多需要再提高的地方。”

  盡管提出了爭當全國勞模的目標,但老吳說那只是一個提法而已,自己不在乎什么榮譽。“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能走遍集團的每一個礦井、每一個采面,學習人家的先進經驗,再根據自己的經歷,爭取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采煤方法,既能精采細收,又能安全生產。”吳如說,這應該是一個論文,真要寫出來恐怕得有十幾萬字。

  吳如精神是“礦魂”

  “吳如的精神是‘礦魂’,是我們時代所需要的。他是平煤集團的光榮,是全省煤礦工人和全省工人的光榮。”5月1日上午,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李志斌看了《大河報》關于吳如的報道后,專程到吳如的家中慰問。

  平頂山市委書記鄧永儉和市長趙頃霖對吳如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他是平頂山市產業工人的楷模,要在全市認真開展向吳如學習的活動。

  平煤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建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我們一定要讓吳如精神大放光芒,成為激勵廣大干部職工‘奮力跨入全國工業百強、加速構建和諧小康礦區’,實現平煤大發展的強大動力。”

  平煤集團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倪政新說:“吳如同志在一種感恩、善念和奉獻心理的支撐下,以工作為榮為樂、以奉獻為榮為樂、以學習為榮為樂、以助人為榮為樂,在一點一滴的平凡小事中,展示著一個共產黨員的理想追求和高尚境界,為廣大干部職工、為周圍所有了解他的人帶來感動。”

  汪建甫說:“老吳是我們隊的無形資產,是我們全隊當之無愧的標桿。有老吳在,我們的各項工作就不會落后,說起吳如,我們的感受最深。”他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有關吳如的“笑話”。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吳來講話。”汪建甫說,有一陣子隊里個別職工開老吳的玩笑時這樣說,其實這句話后面還有一句,不是本隊職工說的,是其他兄弟隊職工說的:“還怕老吳打電話。”老吳在井下特別仔細,不但隊里的事兒他管,有時在井下看到不歸自己隊管的隱患,他照樣管,看到井下漏水、皮帶漏煤等問題,他能處理的自己處理,自己處理不了就給兄弟隊打電話反映,有時候還直接打給礦調度室。

  工友:“最佩服吳如的韌勁”

  “我最佩服他的韌勁。無論是學習還是搞回收,雖然事跡很平凡,但是他能幾十年如一日,十分了不起。”和老吳擱伙計13年的王根要談起師傅吳如非常感慨。

  王根要說:“吳師傅只上過小學三年級,剛開始連報紙也讀不囫圇,但是他能不斷堅持自學,在班上,不下井就見他趴桌子上學習,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問別人,現在水平很高,無論是國家政策方面還是技術方面的,他說起來都頭頭是道。”

  “咱是農民工,剛開始沒有什么理想,工作之余也不注意學習,是在吳師傅的督促下我才熱愛上了學習。”王根要說,今年平煤集團搞技術比武,吳師傅勸他參加,他認為自己文化水平低,不想參加。老吳就鼓勵他,并給他買了4本技術書讓他看,在上班的路上,還一個一個地給他提問題,使他很快掌握了技術要點。在今年的集團技術大比武中,他獲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取得了轉為全民合同工的資格。

  別看老吳只上到小學三年級,他可是個聰明人!記者在一礦采訪,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議論。

  “他的點子特別多,有許多小發明,為礦上解決了不少難題。”隊工會主席朱同立說,“托偽頂(煤礦專業術語)采煤時,容易出現柱梁‘頂不實’的毛病,經常發生倒柱傷人的事故。吳如研究出‘繩子連柱法’,把支柱連在一起,立馬解決了倒柱傷人問題。”

  一礦的炮采工作面在控制頂板時,一般都使用5米長的金屬網。由于每個采煤工所采的節數不同,造成工人把金屬網隨意連接。這樣,既浪費材料,還因網與網之間連接增多而降低網的強度。吳如提出在開工前先用5米長的線繩丈量出距離,提前標示出連接點。“小小的一個改動,使每班生產中,僅材料費就節約200多元。”朱同立說。

  吳如最讓人佩服的一項發明是“移動信號”。井下運煤的溜子長150多米,如果人員或者設備碰到溜子很容易發生事故。“以前出了事兒都是沿巷道趕快跑到溜子的機頭讓司機停車,這樣最快也得兩分鐘,等停了車事故也出來了。沒想到老吳想了一法兒很輕易地解決了問題。他用電纜加按鈕組成了一個信號系統,隨工作人員移動,只要發現出事立即按下按鈕通知機頭的司機,可在兩秒鐘內停車,真絕!”朱同立說。

  親人:“俺家吳如夠爺們兒”

  吳如的岳父何建今年76歲,是個農民。

  他對記者說:“俺家吳如夠爺們兒!無論干啥都是踏踏實實,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報業網-大河報 2006年05月08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