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最美鄉村女校長”:成名之后“美麗”依舊(4)

2013/10/18 9:41:49 點擊數: 【字體:


    【父母】閨女曾常躲在屋里哭

    烈日炎炎,腳蹬三輪,走街串巷,收購舊書——今年夏天,出現在鄭州街頭的這些場景,構成了一幀非同尋常的“李靈映像”,留存于人們的記憶中。

    “當時靈兒去鄭州干啥,俺都不知道。”李靈的母親劉桂芝,是個樸實厚道、不善言談的農村婦女。她說,今年一放暑假,李靈對她爸說想去鄭州,她爸以為女兒是去游玩,并沒放到心上。“6月底的一天,有個報社記者找李靈,俺才知道孩子吃了恁大苦!”劉桂芝回憶,記者拿出李靈騎著三輪車的照片,說她在鄭州光收小學生用的書,餓了渴了就啃干饃,喝白開水。

    “俺心疼得受不了,靈兒是個女孩子,還沒成家呢!說心里話,俺怕人家說她不像個女孩樣兒,辦個學人都辦傻了,將來誰還敢跟俺閨女提親說媒啊?”劉桂芝說。

    李靈的家在許灣鄉程寺村,離學校三里遠。2002年,李靈從淮陽師范學校畢業后,打算辦一所小學。“孩子想辦學,我當然支持。”教了近40年政治課的中學教師李丙興憶起女兒李靈當初的決定,說當時就和她結成了“同盟”。他幫助李靈租用校址,借遍所有親朋好友的錢建起了校舍,又聘來十多名老教師。

    學校辦起來了,油印機、大喇叭、書桌、教具等是李靈從別校淘汰的舊物件中買來的,簡單翻修后派上用場。隨著學生的不斷增多,民辦學校無法享受國家免費教育,教輔材料大量匱乏,成了李靈的心病。

    “閨女經常躲到屋里、廁所里哭,我和她爸勸她,說實在不中,學校就散了吧。可靈兒說再難也要辦下去,村里很多人出門打工了,留家的孩子不上學不行。”劉桂芝說,看李靈態度堅決,她和老伴在學校搭個窩棚,吃住在學校,陪著女兒。

    記者看到,李靈父母居住的小屋四面用塑料布遮擋,頂棚覆蓋石棉瓦,不足15平方米的屋內凌亂、擁擠、逼仄,除了一張大床,就是角落里碼放著的幾臺未開箱的電腦和一些教具。“這些東西是好心人捐的,不能弄壞了。”劉桂芝說。

    時近中午,劉桂芝走進窩棚旁邊的廚房忙著燒菜。“幾百個孩子在學校吃午飯,俺請了幾個親戚過來幫忙,今天吃大肉燴菜和白面饃。”劉桂芝告訴記者,李靈86歲的姥姥在老家種了一畝地菜,隔幾天就讓人送來一些。“叫孩子們上好學,吃好飯。這是靈兒定下的規矩。”劉桂芝說,女兒的話,“不能不聽”。

    【李靈】最怕辜負大家的愛

    圖書6萬多冊、書柜20個、電腦8部、鋼琴一部、電子琴4部、衣物和體育器材若干、捐款11萬多元……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被李靈一一登記珍藏。

    “我們缺什么,社會就給什么,這逼著我們要有更大的提高。做不好,良心上過不去!”李靈在鄭州收

    書的時候,許多送書給她的人沒有留下名字,這讓她覺得很遺憾。后來,只要有人給學校捐款捐物,不管捐多少,李靈一律記在本子上。

    李靈經常翻看這個小本子。有空的時候,她會一一打電話或者發短信,向每一個幫助她的人說聲“謝謝”,有時她還登門拜訪。一個叫陳萬春的老人捐了兩萬元。老人家在新密,李靈選擇一個周末,帶上兩個學生和一些土特產,坐車到新密看望陳萬春。

    每收到一筆捐款,李靈都會主動詢問捐贈人錢想怎么用。一個在外地打工的人每個月給學校捐200元錢,李靈在電話里和他商議好,用這筆錢批發桶裝水,解決孩子們喝水的問題。

    后來,捐款人給李靈發來一條短信:“你念念不忘別人的恩惠,心中常懷感激之情,足以為人師表、學生楷模。”李靈說,等將來有了新校舍,一定要立一塊碑,刻上所有捐助人的名字,一塊碑不夠用,就再立一塊。

    在學校,李靈把對捐助者的感恩,化為對孩子們的愛。

    按規定,在學校吃飯的學生一頓要交一塊錢。“四、五年級的孩子,一頓能吃三四個饅頭,一塊錢根本不夠。”盡管如此,李靈還是讓食堂盡量把伙食辦得好一點,除了饅頭,還有包子,每周孩子們還能吃上一次煮雞蛋和油炸丸子。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9年12月16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