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會狠批求助者
海濤說自己是一個容易動情的人,見不得窮苦事,即便看電視劇也容易落淚。可內心柔軟的他,有時面對求助者也會板起面孔。
今年9月,范海濤聽到一件大河報曾經報道過的事,講的是一位殘疾母親撐起一個困難家庭,家里還有一個上大學的女兒。海濤想幫點什么,就讓同事先去看看情況,沒想到同事氣沖沖地回來說:“她女兒讓在縣里給她買套房,并安排一份工作。”
聽到這話,身邊不時有人幫腔:“不要再幫她了!”海濤陷入了沉默,過了好一會兒,他問:“她有沒有說為什么要在城里買房?”
“她說因為父母的缺陷,村里孩子都不跟她玩,有鄰居看不起她,她要離開這個環境,把父母帶走。”聽同事這么一說,海濤決定親自去一趟。
到了姑娘家,海濤搬了個凳子,開門見山:“姑娘,你對社會幫助有什么看法?”“不是大家的幫助,可能我們這個家也走不到今天。”姑娘的話,讓海濤讀到了“善良”,他很高興:“有這個想法就對了,不能辜負好心人對我們的幫助。他們幫助,是希望在你身上能體現出更多美好的東西。”“你對別人的歧視是怎么理解的?”海濤接著問。“叔叔你不用說了,前兩天說完那話,我就后悔了。”
接下來,海濤像批評自家孩子一樣,很不客氣:“姑娘,你太自私了。你沒有考慮幫你的人的感受,這個舉動是你不懂得感恩。那么多美、善的事,你沒有記在心上,為什么只記得個別人歧視你的事?”“叔叔你說得對。”姑娘眼里已泛起淚光。
臨走起身,海濤掏出5000元錢遞給她,姑娘說什么都不要。海濤堅持:“你不要我也得給,你還在上學,需要幫助,等你可以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同樣也要關愛別人。我們是幫助你走出難坎兒,不是幫助你致富,致富要靠你自己的能力。”
在回去的車上,一同前來的辦公室主任忍不住說:“范總,你說的話太直了,我聽著都受不了。”“不,就得說得直點,隱隱藏藏對孩子不好,有不對的地方就要指出來,否則不利于她今后的成長。”
記者手記
和其他全國道德模范相比,范海濤算不上一個“苦大仇深”的孩子。
對于他而言,有一個不但當過村支書,又長期掌舵當地名企,曾榮獲全國勞模的父親,可謂身出鄉間名門。類似這樣的家庭,養人也毀人。
所幸的是,范海濤有一個睿智的父親,使他在人生最重要的青少年時期,不但成功地摒棄了同類家庭子女的毛病,同時又在耳濡目染中傳承了父母為人處世的通達與善良。正是在這樣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平臺上,范海濤有了同齡人所無法具備的家庭第一課。
人生的腳步匆匆忙忙,接過孟電帥印后的范海濤,更是經歷了讓父親也含淚不決的得失取舍。不斷的舍與得中,他也在不斷地自省:反思如何做人,如何盡責。在不斷的度人度己中,使自己的人生愈加通透、明白。
宛若他的名字,“海濤”在寬厚地容納、消解著他身邊的苦和難,并以后浪推前浪的姿態,使得父輩事業躍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業的繁花似錦,總容易讓人忘卻回家的路。可他沒!他還經常在晚上回家陪年邁的父母吃飯,給父母洗腳。
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在他給父母洗腳的腳盆里,在他陪父母吃飯的飯桌上,我們也許能看到,他的根在哪里?他為什么能走這么遠!【原標題:度人與度己——范海濤,一名億萬富翁和他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