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五刑不如一恥”——略說呂坤的榮辱觀

2013/10/25 11:24:33 點擊數: 【字體:

 
    晚明社會以其澎湃的思潮、變幻的風云、綺麗的景象,構成歷代末世王朝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時,遭逢社會盛衰巨變的士人不得不起而思索救世的良方,晚明學人呂坤就頗具代表性。

  呂坤(1536—1618年),字叔簡,一字心吾或新吾,自號抱獨居士,為人“剛介峭直”,官至刑部侍郎,在朝“守正不阿”,曾以“善惡在我,毀譽由人”(《去偽齋文集·自撰墓志銘》)的人品與個性稱道于后世。

  在以《呻吟語》為代表的諸多著述中,呂坤通過闡述自己對治國修身、為人處世等方面的心得體會和見解,表達了他對重新樹立晚明社會道德標準的迫切心情:“其推勘人情物理,研辨內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當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針,苦口之良劑。”(《呂語集粹·序》)

  在呂坤生活的嘉靖、萬歷時代,物欲橫流,“羞恥心”已被人們漸漸淡忘,社會道德體系到了崩潰的邊緣。整個時局如呂坤形容的那樣:“人心如實炮,火一點烈焰騰天;國事如潰瓜,手一觸流液滿地。”面對此情此景,呂坤痛感重樹社會道德的重要,他痛切地指出,“五刑不如一恥”(《呻吟語·治道》),即再殘酷的刑罰,也不如讓人懂得一個“恥”字,教育人懂得廉恥比重刑重罰更重要。人的道德水準提高了,知道什么叫羞恥,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就能明辨是非。人貴有“羞恥之心”,知羞是善的開端,無恥是惡的開始。人之所以是非顛倒,以丑為美,以恥為榮,做出種種不道德的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知羞恥。在《呻吟語》等一系列著述中,呂坤都在希望重新喚起人們心中的羞恥心,希望重建儒家修齊治平的道德體系。

  呂坤重建儒家修齊治平道德體系的努力,首先體現在對君主和各級官吏的道德規范上。呂坤認為,造成晚明世風敗壞的責任首在于貴者賢者,因為“貴者賢者為教化風俗之大蠹也”(《呻吟語·治道》),正是這些擁有權勢和學識的上層人物把晚明社會的風俗帶壞了。呂坤對嘉萬以來君主昏庸、吏治腐敗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深刻反思,通過深入分析君民關系,明確指出君主應該遵循道德規范。他指出,“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呻吟語·治道》)“天”立“君”的目的是讓其為”民”服務的,君主應當勤政愛民以體現天意。呂坤告誡君主不能忘記百姓的作用:“吃這一箸飯是何人種獲底?穿這一匹帛是何人織染底?大廈高堂如何該我居?安車駟馬如何該我乘坐?”他認為君主應該對這些問題反躬自問,時刻不可忘記“獲飽暖之休,思作者之勞;享尊榮之樂,思供者之苦”(《呻吟語·應務》)。呂坤對當時官場上“不念民生,奔走世態”的腐敗現象深惡痛絕,主張官吏應該“以伊尹之志為己任,以社稷蒼生為己責”(《去偽齋文集·賀侍御侯碧塘》),致力于民務,關心民瘼,清正廉潔。“做官都是苦事,為官原是苦人”,為政要使百姓大家相安。他還總結道:“居官有五要,休錯問一件事,休屈打一個人,休妄廢一分財,休輕勞一夫力,休茍取一文錢。”(《呻吟語·治道》)呂坤本人也在積極踐行著興利除弊、嚴格自律的種種主張,而且正是基于這樣的精神,他敢于冒死上言激烈抨擊萬歷皇帝的昏庸與貪婪。

  呂坤對物欲橫流的晚明社會里蔓延的貪婪之心有著細致的剖析,他指出:“只一個貪愛心,第一可賤可恥。羊馬之于水草,蠅蟻之于腥膻,蜣螂之于積糞,都是這個念頭。是以君子制欲。”(《呻吟語·修身》)他希望人們按照儒家的道德要求和原則,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為。在《憂危疏》中,呂坤直斥萬歷皇帝的貪婪:“夫天下之財止有此數,君欲富則天下必貧,天下貧則君豈獨富?故曰:同民之欲者,民共樂之;專民之欲者,民共奪之。”他還從正面論述做人要有節制,行為要有度,“防欲如挽逆水之航,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緣無枝之樹,才住腳便下墜。是以君子之心無時而不敬畏也。”(《呻吟語·存心》)意思是說,防止欲望的膨脹就好像挽拉逆水而上的船只,只要一不用力,船便會往下流去;盡力做善事好像是在攀那沒有枝杈的樹木,才歇腳便會往下滑落。所以,君子應該常懷敬畏之心,不時地提醒和警戒自己。

  呂坤對利益爭奪問題也看得很透徹。他認為,個人只想著一己私利,不照顧他人利益,則會產生出爾虞我詐,你爭我奪,弱肉強食的情況。“人生一大罪過,只是自私自利四字。公、私兩字,是宇宙的人鬼關。若自朝堂以至閭里,只把持得公字定,便自天清地寧,政道訟息。只一個私字,擾攘的不成世界。”(《呻吟語·治道》)“克一個公己公人心,便是吳越一家;任一個自私自利心,便是父子仇讎。天下興亡、國家治亂、萬姓死生,只爭這個些子。”(《呻吟語·存心》)

  在為人處世上,呂坤簡潔而中肯地指出:“肯替別人想,是第一等學問。”(《呻吟語·應務》)他極力倡導:“處身不妨于薄,待人不妨于厚;責己不妨于厚,責人不妨于薄。”(《呻吟語·修身》)。呂坤認為,在人際關系中,“誠信”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主張“實言、實行、實心”待人(《呻吟語·應務》)。他說:“五道感人處,只在以我真誠怛惻之心,體其委屈必至之情,是故不賞而勸,不激而奮,出一言而能使人致其死命,誠故也。”(《呻吟語·治道》)如果人們不能誠信待人,而是爾虞我詐,就會產生不良社會風氣,社會敗落、國家衰亡的日子也就不遠了,正所謂“人之罪,莫大于欺”(《呻吟語·存心》)。因此,呂坤強調,“人生天地間,要做有益于世底人。縱沒這心腸、本事,也休做有損于世底人。”(《呻吟語·修身》)

  節儉不僅是修身養性的重要內容,而且也與社會發展、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在“窮極奢靡”的晚明社會,呂坤極力倡導節儉,他本人“翱翔仕路三十余年,而家無厚產,囊鮮余資,清約儉素,依然是如窶人”,“歸家之日,巡撫一任,所得銀不滿二百五十兩”。萬歷四十六年,呂坤溘然離世,他生前自撰墓志銘,遺命喪事從簡:“衣衾僅周身,不重襲。枕柎以經史,不斂含。一豪金珠不以入棺,一寸縑帛不以送葬。明器如生,喪具以紙,余照《家禮》行。不點主,不遠謝,不動鼓吹,不設宴飲。”(《去偽齋文集·自撰墓志銘》)這一切,都緣于他“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呻吟語·存心》)的了悟,在崇奢的社會風氣中可謂獨樹一幟,為人所不能。

  在危機重重的晚明社會,呂坤的榮辱思想雖未超出儒家的倫理傳統,但重在針砭時弊、積極用世,因而彰顯出十分突出的現實意義。喬新華【原標題:“五刑不如一恥”——略說呂坤的榮辱觀】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 2006年11月06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