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后首次回鄉

2013/10/25 17:15:49 點擊數: 【字體: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后首次回鄉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后首次回鄉
崔琦說:科學就要向前看


    核心提示 | 如果這兩天,你在河南高校內撞見一個笑容可親、氣度儒雅的高個子老人,可要睜大眼睛看仔細了,因為,很有可能與你擦肩而過的是咱河南籍華裔諾獎得主崔琦。

    22日晚從西安飛來,崔琦與太太馬不停蹄,把游子回鄉的行程“密密織”。23日,他參觀了河南省博物院,盼望新世紀河南能延續歷史輝煌;他接受河南省省長謝伏瞻會見,分享對河南發展加速度的驚訝;昨日,他一口氣趕了兩個“場子”,與河南高校學子親密接觸……這位諾獎得主以治學做人之光,所到之處,掀起了一陣讓家鄉自豪的“諾風”。

    “風”行者——崔琦走進河南高校

    62年前,小小少年只身從河南寶豐出發,踏上了香港、美國求學路,行囊里是慈母一針一線縫制的藍黑棉衣……昨天,已逾古稀的崔琦攜太太首次歸鄉,他依然一襲藍黑,出現在河南高校的校園里,清瘦高挑、精神矍鑠、腳步輕快,臉上,笑容淡定坦然……

    談教育:不能是“噠噠噠噠噠”一個調調

    近鄉情更怯,可敢問來人?去國62載,已經不需要多余的語言和動作,一個微笑已經足夠。從昨日上午10時,崔琦到達河南工業大學學術報告廳門口開始,親切微笑成為他河南高校行的表情標志。

    對于“學”、“腳”這樣的字眼,崔琦依然露出鄉音的注腳,他卻笑說:“我講的是官調河南話”,曾經中國之中的家鄉文化,依然是他的驕傲。

    在很多青年學生心中,崔琦是知識改變命運的符號性人物,而這位諾獎獲得者,歸來的頭件大事便是關注教育。

    他與在座的師生耐心地討論有關教育的細枝末節,理性地評價中國當前的教育現狀,一方面他犀利地指出,教育不能是“噠噠噠噠噠”一個調調,不能做“觀光”式教育,“上課帶有觀光性,是走別人走過的路。而做研究,帶有探討性質,我們的教育也是如此。”一方面,他拭目以待:“百年育人,國家已經做了大力投資,改變一個傳統不能苛求一兩天。”

    而當在座學子拋出“崔老師,1998年您獲得諾獎,能否跟我們分享下經驗?”崔琦總是微笑著擺手,在場的一位負責外聯的學校負責人表示,一遇到關于“諾獎”的話題,崔老一定是虛懷若谷“沒啥可說的”。

    說糧食:挨餓的時候,目標是填飽肚子

    2010年,1087.4億斤;2011年,1108.5億斤;2012年,1127.72億斤。

    如果把年份作橫軸,產量作縱軸,3年來,河南以糧為筆,描繪著節節上升的糧食產量路線圖。雖然身在國外,崔琦一直關注河南乃至中國的糧食問題,訪問期間,他幾次向河南工業大學校長張元請教糧食生產和研究,并留下一句質樸的話:“填飽肚子最重要”。而他的家鄉河南,沒有忘記歷史使命,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和中原經濟區、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均提到了國家級戰略定位。

    在工大會場,有糧油學院的學生提到有人預測2025年可能會出現的糧食危機,“歐美怎么評價和研究轉基因糧食?”崔琦的回答斬釘截鐵:“糧食問題不要看歐美餐桌,要看餓著的餐桌。挨餓的時候,目標是填飽肚子,不是食物本質。”

    這次歸來,家鄉給崔琦帶來了“想象不到的巨變”,他相信進入新世紀的河南,一定會延續歷史的輝煌,為祖國乃至世界的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話自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從鄉下出來,沒有見過城里的電,我也想過將來回去,讓家里也有燈。”生存是最大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崔琦在鄭大座談會上說的一句話,輕緩語聲中,卻滿懷深情。

    “我確實不是一開始就學物理的。”現場,有青年學子詢問他如何做到從醫到物理的轉變,又怎樣持續保持興趣。崔琦講述了與“現實”和“幸運”的幾度機遇。

    作為香港中文學校的學生,中學即將畢業時的崔琦曾經報考臺灣大學的醫學系,這是容易就業的專業。而那一年,香港的中文學校也有了報考國外大學的機會,于是,崔琦抓住了機遇,考上了美國伊利諾伊斯州羅克島奧古斯塔納學院,轉學物理。1961年崔琦從該學院畢業后選擇到芝加哥大學深造。

    在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大師史達克教授和被稱為“諾獎搖籃”的貝爾實驗室的羅威爾教授共同引導他走向成功。“我也是學電子的,我知道研究理論比較枯燥,如果沒有特別興趣,研究起來特別困難,真正做理論得特別執著才行。我們要學會從實驗室里的動手開始,找樂趣,永遠不會boring(厭煩,覺得無聊)。”

    追“風”者——河南高校人談崔琦

    崔老睿智、謙虛、實誠,帶來的是震撼,給了我們勇氣和希望,一定會給我們帶來質的提升……

    鄭大校長劉炯天:大師風范、觸手可及

    “大師離我們并不遙遠,這樣的大師是真實的,是觸手可及的。”昨日鄭州大學座談會結束,慕名而來的“濟濟人才”爭相向記者勾畫對這位大師的接觸印象。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研二學生小王表示:“他來到我們身邊,帶來的是震撼,學習理論腳踏實地,崔教授給了我們勇氣和希望。”

    “崔琦是個學者,大師風范。”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昨日與大河報記者分享“諾風”印象認為,崔老以前把北京當做落腳點,現在鄭州大學想邀請他以后把鄭州作為落腳點,把鄭州大學作為落腳點,為了河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河南學界的研究,能夠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 2013年10月25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